2009年09月02日 08:38:01

2009年8月31日,在重庆云阳县盘龙镇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开始学习新课程。图片来源:CFP
公益慈善事业是社会保障的有益补充,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然而,当前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而言尚显滞后。作为一种奉献,一种自觉的志愿选择,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精心培育和健康的舆论氛围。
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健康的慈善理念。
社会舆论对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道义鞭策显示出公众对于公益事业发展的心理期待,但是其中也暴露出社会慈善价值观念中的某种偏颇。譬如最近发生在武汉的某单位以公款奖励员工捐款事件;去年汶川地震捐款中被网友炒得沸沸扬扬的明星、企业捐款排行榜;再譬如今天“最美希望小学”的争议,在这些因慈善行为引发的舆论争议中,我们可以看出,慈善行为的“自愿性”、“志愿性”的本质被忽略。以道义的名义要求慈善者事实上成为一种道德挟持,偏离了慈善公益的原则,反而会挫伤慈善发展的积极性。
当前对于“最美希望小学”的争论焦点在于,如何让公益慈善惠及更多需要救济的人。不可否认“点对点”的单个公益慈善行为,不可避免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限制捐赠效益最大化的发挥,与个人善举相比,由专业的民间慈善机构来统一进行公益活动显然会提高慈善捐赠的效益,让更多需要救济的人从中受益。
民间慈善公益机构的健全发展是慈善事业走向良性循环的必由之路。当前,发展公益慈善事业需要政府部门完善健全各种相关制度,积极培育、扶持民间慈善公益机构,避免慈善公益行为的盲目性与随意性,提高慈善公益机构的公信力。
在当前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现状下,且慎用道义之鞭对个人善举加以“鞭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