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拒绝“最美”?
2009-09-02

2009年09月02日 08:38:01  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

 

    网络时代,某事物被冠之以“最美”,“最牛”这样的头衔往往意味着成为民间舆论的焦点。最近重庆云阳县的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有幸获得“最美希望小学”这一“桂冠”,据说按当地一般希望小学的投资额这笔费用足够建设17所希望小学。而在贫困山区教育设施普遍因陋就简的常规状态下,最美希望小学的凸现刺激了社会舆论敏感的神经,随着其社会关注度急剧飙升,社会舆论从最初的关注其美丽外观转向了其建设耗资350万元恰当与否。

    各种尖锐的非议由之而来,从奢侈浪费,形式主义之说到怀疑捐建者的捐建动机等等众说纷纭,但在嘈杂的舆论声浪之中,也有人坚持自己的观点,认为希望小学何妨可以建得更美些,并指出对于捐建者的行为过分苛责是一种道德洁癖。还有人尖锐地指出,按照安全建设标准,用350万元建一所容纳531名学生的学校,其实并不奢侈,其所引起的争议折射出我国学校基础建设的窘迫现状。

    本应得到社会赞誉的公益慈善行为引发社会舆论的道义批判,“最美希望小学”并非首例。在去年的汶川地震中,某些名人和企业就曾因捐款数额与公众期待不符而遭遇民间舆论的犀利指责。

    慈善与公益事业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爱心和无私奉献,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稳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的人拥有从事慈善公益的能力和意愿,社会公众对慈善公益事业的热情期待可以理解。但是,慈善公益的本质是个体一种自愿和奉献社会的行为,以道义的名义鞭策慈善行为,无异与给公益行为套上了沉重的枷锁,显然是走向了拔苗助长的恶性循环。

    促进社会慈善公益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奉献爱心积极参与,更需要理性的舆论氛围与正确的慈善价值观念。在多元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于慈善公益的善举,社会舆论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理解,还是保持理性的审视与期待?在当前的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现状下,如何提高慈善公益的效益,让有限的捐赠发挥最大的效用,惠及更多需要的人群?这一切值得思考。

2009年8月31日,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美丽。图片来源:CFP

    2009年8月31日,在重庆云阳县盘龙镇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孩子们在课间休息。图片来源:CFP

    交锋:物有所值?奢侈浪费?

    瑞士古典风格,宽大玻璃窗、环保黑板、标准课桌……加上学校周边长江两岸美丽的景色与人文古迹,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成了媒体笔下“最美希望小学”,据悉将有531名移民小学生在这里开始学习和生活,“希望小学”给山区的孩子带来了希望与惊喜。

    然而“最美”的桂冠却让这所小学成为舆论争议的焦点,围绕耗资35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是否合适,网上舆论开展了激烈的观点交锋。

    网友“说两句”认为20万就可建一所学校,为啥一定要花350万?中国还有不少特困小学生。我国并不富裕,要正视现实。网友“阿斗但”认为孩子是来学习的,不是来享受的,这样会让他们失去危机感。

    还有网友认为这一大笔钱不如用来解决山区教育质量问题。网友“阿之牛牛“说我觉得用这么一大笔钱投资一所小学太夸张了,学校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质量问题,如果把这350万平均下去,多请些高素质的老师到贫困山区不是更实在吗?解决一下贫困孩子们眼前最实际的困难!

    甚至有舆论批评以这样夺人眼球的方式捐建其实是企业在为自己的经营做宣传,显得动机不纯。

    2009年8月31日,在重庆云阳县盘龙镇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开始了新学习期的学习和生活。图片来源:CFP

    虽然对于耗资35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质疑声较多,然而,依然有舆论对这样的捐建行为表示支持与赞同。

    网友“玛法里奥”说,尊重捐款人的捐款数额和建设规模,烂建17个不如建设一个一流好的,如此捐款方有远见。如果真的是平均20万建一所希望小学,质量能保证吗?

    网友“独立”认为这样做有必要,如果有条件就应该将最好的东西给孩子,让落后地区的青少年享受和其他地区相同的教育条件。

    有媒体评论认为不应对捐建者过于苛求,对这样的慈善行为指手划脚实质上是一种道德洁癖。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