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标准背后都藏着利益黑洞
2009-08-28

2009年08月28日 10:33:12  来源: 红网 

    连日来,笔者一闻“标准”二字就会感到阵阵反胃。至于原因,只消一说绝大多数人都能心领神会:据称“从2001年开始,历时8年,先后召开学术会、审议会、征求意见会等大型会议80余次,参与讨论的海内外专家学者达3000余人次,前后修改90余稿”,教育部独门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出来了。第一招便是对“琴”、“亲”、“魅”等44个汉字进行“抬起胳膊伸直腿”的标准化整形。换言之,标准之后再见它们,“琴”之“王”胳膊将是翘起的,“亲”之竖勾腿将是伸直的,而“魅”的“鬼”将很可能是连鬼本家都不认识的等等。

    从一开始鄙人便对此“吃饱找抽型”的东西毫无兴趣,心想,能叫全国人民承认自己一直在写44个错字也挺能耐呀。可殊料想,面对你冷嘲我热讽有关方面居然面无表情地死撑了下来,搞怪的是:刚装模做样发布了“赞成整形者达67%”的消息,结果很快就被腾讯网“9成网友认为瞎折腾”的网调结论证伪。很不幸,延至8月26日,我们仍不得不继续忍视与之相关的消息,两条。

    一是据央视《共同关注》栏目报道:记者在上海采访中了解到,汉字整容引发的更改成本过高,涉及范围过广的疑虑目前是最为集中的两大焦点。《北京青年报》则称:25下午,我国30多位著名的文字学家聚会中国社会科学院,集体对《通用汉字规范表》科学性表示质疑并呼吁叫停,并归纳出了四条意见:人为地制造了新的文字混乱是其一;于法无据,与我国现行的国家标准抵触是其二;其三,任意肢解、修理汉字;其四,为了两岸文化交流、为了国际的汉字教学,必须保持汉字的传统,任意“改造”汉字会削弱中华民族的统一性。想想看吧,上述哪一点依据常识事先稍微思虑一下不足以让这次侮辱人类智商的“伪字改”自觉地“胎死腹中”?非要等到自找没趣、丢人现眼,事实很糟糕后果很严重了之后才满意?

    现今,事实已经造成了,后果已经出来了,我等简直被恶心得出离愤怒了,才没什么心情讲什么该不该整形而标准之的天国道理呢,想说的人间公理只有一个:本文开头加引号的那段“从2001年开始……前后修改90余稿”毫无疑问耗资巨大,也毫无疑问那巨大耗资不会是主管方出家化缘得来的,而确定无疑来自国家财政,那么,请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如实公布到底花了纳税人多少钱?其“成果”怎样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算不算造成了重大的损失,需不需要给个交代?

    更让人出离愤怒的是,没想到同日另外一个在江湖上匿迹有段时间的标准,或受汉字标准的勾引,也跑出来招摇过市了:香名远扬的“网瘾”标准。同去年11月上演的那一幕惊人地相像,还是几位专家,唯一的变化之处在于——从原先中国特色的“每天超过6小时”改成了据说与国外标准接轨的“每周上网40个小时以上”。40小时标准一出,立即引起热议,有人认为如此搞“一刀切”实在不科学(8月26日《重庆晚报》)。

    事同此理,笔者本亦毫无兴趣买这档子鸟事的账,爱咋说就咋说,反正有没有“瘾病”我自己心里清楚就行。可事实上却并不这么简单,有“网瘾”就有“治网瘾”,今年来尤以青少年为“感染”主体被某些美其名曰培训机构“治”出的悲剧已经不少了,棍打脚踢致死者有之,病危者亦有之,被“电”得心理阴影惨重者更每每见诸媒体报道。就在几天前,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发出了“网瘾少年成了谁的摇钱树?”的强烈质疑,一时间将“网瘾”治疗行业推到了舆论关注的台前。节目指出,网戒行业的规模已达数十亿元,网戒机构来历不明、身份模糊,缺乏监管部门,导致“不少机构利用家长病急乱投医的心理牟取暴利”。而同期《南都周刊》题为“网瘾少年邓森山之死”专题报道,在收尾处的一段话更是令人悲不自禁,文称“治疗网瘾,已经从医学和教育问题,逐渐变成一个消费指向。网瘾少年邓森山之死,可以窥见,以拯救名义存在的训练营背后的血腥与暴利……‘网瘾’这杯羹,养肥了很多人,却淹死了这个少年。”

    是啊,你的标准他的标准,不就是为了标准旗下弄点羹吗?貌似文化人的,即便制定的标准再怎么狗屁不通,却无妨其因之成为新标准的直接或间接获利者——谁叫咱没文化活了半辈子44个汉字愣是写错了呢?以吊诡见长的,它则先是为了咱的上网健康考虑,一旦标准出台,瞧,你有病了吧,看病得找医生,医生得找……终而紧抱行政许可,分而食之。我们的全都明白,要钱没问题,直接说就是了。能否别折腾公众的神经,至少别变着法子要命?不然。这世上总有一种标准,会让你怒不可遏,因为总有一种标准,会写下你国民尊严一再扫地的耻辱、公民自由权利惨遭扭曲剥夺的遗恨。而前前后后,有钱捧个钱场、有命有个命场,总之你抗拒不了就得闭眼享受掏钱、刷卡、买单——直至成为“文盲型纳税人”而郁闷上网,一上网就逮住“网瘾”了,拉去进行“暴打式”治疗吧,有两说。死了,上半辈子“房奴”,下半辈子殡葬暴利等着你;不幸活着,那就重来一次,“革命”尚未成功,你不死他不休。标准嘛,必须的。

    好在,思来本人烂命一条,极度破罐子破摔。说我写错字,我认了,那就错下去吧;说我有“网瘾”,我也认了,那就“瘾”下去吧。千万不要告诉我,挨到最后该怎么去死,甚至连死时的面部抽搐表情、肢体痉挛程度,都有指定标准!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