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民工化令中产郁闷
2009-08-21

2009年08月20日 14:05上海热线

“在北京,我就是民工”,面对家乡亲友的艳羡,月薪六千的程序员小张委屈地说。高学历、高收入、高素质,像小张这样被定义为“中产阶级”的年轻人,却常常自称“民工”。IT产业一马当先,率先提出了“IT民工”的说法,“民航民工”、“画图民工”、“新闻民工”等说法接踵而来,而他们,实际上是笼罩着职业光环的航空员工、建筑师、新闻从业者。大城市白领民工化的趋势有增无减,“底层感”正在无可避免地侵蚀着新生的中产阶级。

白领“民工化”令中产郁闷

新生中产感觉生活在底层

如今的白领阶层,与绝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同样压着住房、医疗和教育三座大山。利益制衡机制的缺失使他们在高居不下的房价面前黯然神伤,走在都市的街头,只能把“我想有个家”的念头深深地藏在心底。一场大病的医药费足以击垮一个年收入近十万的中产阶级家庭。而沉重的教育负担也是越来越多大城市白领夫妇选择“丁克”(即夫妇都打工不要子女)的重要理由。安身立命、扶老携幼的基本要求尚不敢“奢望”,真真是叫人如何不“底层”。

职业危机也是“底层感”的重要来源。上海市统计局调查表明,上海人最关注就业失业问题。高校扩招带来人才市场相对饱和,不规范的用人制度随处可见,职场中人人自危。“中产”们不敢放松,不敢浪费时间,否则就会面对落伍、失业、受穷、被淘汰的残酷现实。社会保障不足以让人踏实,工作没有稳定预期,残酷的职场拚杀兵临城下,只能加班,加班,再加班。周一到周五的晚上不得不恭恭敬敬地献给老板;周六到周日也必须用来“充电”。在“前半辈子用命换钱,后半辈子用钱换命”的呼声中,“底层感”呼之欲出。

户籍限制令中产成外来户

而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底层感”的表现形式是:你名牌大学毕业,工作体面,发展顺利,唯缺上海户口本一个。某日步下小楼,赴某名流出入的party,忽见楼下贴有小告示:“请房东速带外来出租人员办理暂住证”。霎时间,“底层感”油然而生,格调、细节也难以将自己和民工区隔开来,因为同属“外来务工人员”。

旧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瓦解,新的尚未形成,阶层划分未定的焦灼感降低了中产阶级的幸福指数。而值得注意的是,种种张力之下,中国中产阶级并未表现出米尔斯笔下的美国中产阶级的政治后卫特征,反而出现了民粹主义的“愤青”倾向。

来源:凤凰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