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在经济改革中寻找精神家园
2009-08-05

钟伟:在经济改革中寻找精神家园

来源:南方周末

钟伟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经济繁荣的同时伴随精神世界的贫瘠,就有可能导致富足而不幸福的生活。到了在经济发展高歌猛进时,平静地思考改革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的时候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迁,改变了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目前中国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今年就可能排在美国和欧元区之后,成为全球 第三大经济体。按照简单的算术推算,即便考虑到人口因素,再有15年中国人均GDP将超过1万美元,成为发达国家;再有20年中国GDP总量将超越欧美成 为全球第一。那么在这些可能的辉煌背后,没有什么隐忧吗?有的。

  第一,物质富足不意味着精神的富足。经济很重要,但不构成一国综合实力的全部,政治廉明和军事实力,区域共荣和民族和谐同样重要。经济很重要,但经 济繁荣的同时伴随人们精神世界的贫瘠,就有可能导致富足而不幸福的生活。因此经济生活不是社会生活的全部,经济学家也远远没有社会学家、艺术家那么重要。

  第二,经济增长到底有无道德和人性制约的底线。GDP是总量概念,既不反映结构也不反映绩效。就结构而言,资本和土地在经济增长中分到的份额不断膨 胀,而劳动力和创新的份额则在滑坡。尤其是劳动力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得份额日渐减少,政府所得份额却上升,无论如何有悖藏富于民的常识。就绩效而言,中国 占了GDP高速增长便宜的同时,却也吃了亏,尤其是我们的后代们,粗放的增长罔顾环境、资源、人的健康和尊严甚至地球的未来。

  第三,中央和地方之间、权贵和底层之间开始凝结。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事权财力之间的落差拉大,区域和城乡的落差也无收缩。各项经济增长指标,甚 至层层分解到乡和街道办这样的基层,令人叹为观止。权贵阶层之间的关系和利益蛛网开始盘根错节,底层的政治甚至经济诉求缺乏善意合理表达的渠道。地方不服 管束、群体性事件因偶然的导火索而猛烈爆发的风险日增。各种突发事件往往一旦爆发就直接进入善后,恰恰跳过了透明适当的处置过程。

  第四,盛世繁荣的迷恋情结日益严重,改革创新成为习以为常的口头禅。凝聚力和紧迫感的下降,使得中国看起来躯体日益庞大,但肢体协调性柔韧性不断下降,思维和内心世界纷乱莫测的巨人。

  已经到了在经济发展高歌猛进时,平静地思考改革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的时候了,精神的力量往往在超越禁锢的同时,根植于每个人的心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