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27日 09:27: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人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水几乎卖出了“香油价”。
有读者近日在媒体发表文章,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前不久在“鸟巢”看了场演唱会。名角大腕,引来6万观众;精彩演出,堪称国内文化界盛事一桩。然而,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小事,按规定,进“鸟巢”须安检,观众们随身携带的瓶装矿泉水皆被没收。时值盛夏,演出3个多小时,人们口渴难耐,却只能去“鸟巢”内的商店买水喝。乖乖!一纸杯矿泉水10元钱。舞台上的美,刹那间模糊。”
口渴难耐,你喝还是不喝?喝完这杯水后,你以后还来不来“鸟巢”?“舞台上的美,刹那间模糊”,消费者心中的不爽,是对“鸟巢”相关管理者的提醒:靠垄断,短期内或许能偶得小利,长远看却是因小失大。
宰你没商量
“鸟巢”里“水贵如油”,在一些“熟悉内情”的人看来似乎“情有可原”。
国家体育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晚报》采访时说,由于平时进出“鸟巢”的一般都是旅行团的游客,而日常的安检对于食物、瓶装水等都没有特别要求,所以大部分游客都是自己携带饮料进场,这也导致了“鸟巢”内大部分餐饮点的经营十分惨淡,甚至很多餐饮经营点的商家都陆续提出退出。平时“惨淡经营”的一些餐饮经营点,看着“6万观众”,能不想“多赚点”?
然而,出于安保考虑,不让观众带瓶装水入场,观众入场后就只能在场馆内的餐饮经营点购买饮料。这样的做法,等于在酷热的天气下,人为制造了一个垄断市场。《鲁中晨报》指出,且不说10元一杯水,即便是50元一杯,甚至100元一杯,对于口渴难耐,或面临中暑危险的观众来说,也不得不喝。
哪里有垄断,哪里就有暴利。于是乎,就如《新京报》所说,能够在小区域内垄断经营的商家,也就“宰你没商量”了。
在黄山、庐山等大山上,瓶装矿泉水、黄瓜的价格比山下高3—4倍,消费者没有太大意见,因为那是经营者们靠自己的体力背上山的,他们挣的是“汗钱”,大家表示理解。就是坐飞机,虽然机票价格不菲,但是还有免费饮料、饭菜提供。“鸟巢”门票本来就不低,提供优质服务是应该的,对凭借垄断“宰客”的现象,舆论多表示深恶痛绝,有网友说:“先收掉顾客的矿泉水,然后再强迫顾客买10元一杯的水,这样的‘经营模式’缺德”。
垄断的缩影
“鸟巢”水贵如油不是个例,它是垄断的一个缩影。
《人民日报》举例说,进了景点的山门,必须换乘旅游管理者提供的高价车;过了机场安检,为填饱肚子不得不去吃百元一碗的面条;在一些火车站、地铁站,想如厕也得先交钱,尽管卫生条件十分不堪……用这样那样的条件限制消费者的选择,或利用人的生理需求大发横财,与“要想从此过,留下买路财”的逻辑如出一辙。
“买路财”的存在,说明一些经营者商业道德缺失,其行为虽不违反法律,但有违社会公德。比如,名山胜水,本是上苍对一方民众的眷顾。可旅游经营者们变着花样、昧着良心“宰”游客,既有负天地厚爱,也与建设和谐社会背道而驰。鸟巢的演出票价几百、上千元,商家已赚得钵满盆满,就算白送水给观众喝也不为过。偌大的国家级演出,却还“引车卖浆”打老百姓的主意,真是不应该!
“买路财”的存在,也说明相关部门在管理上还有“盲点”。对上述牟取暴利的行为,有关部门不是不知道,也并非缺乏制裁措施,但或是碍于情面,或是有利益诉求,推三阻四,听之任之。有的管理部门甚至默许企业对景区公交大巴、餐饮等公共产品和服务进行垄断经营,实际上是在庇护价格暴利。
降价是上策
为什么平时来参观的大部分游客不愿意在“鸟巢”内买水喝,而选择自带?商家“经营惨淡”也是因为,在“买路财”的影响下,商品价格畸高,乏人问津。
据报道,“鸟巢”每天的运行成本近13万元,进行商业化经营本无可厚非。然而,经营思路一旦偏向收“买路财”,尽管短期内或许能偶得小利,长远看却是因小失大。《人民日报》的相关分析就指出了这一点。
“买路财”影响了商家改进服务、创新产品的积极性。坐卖矿泉水就能财源滚滚,谁还会在开发旅游纪念品上下工夫?垄断经营的惰性,阻滞竞争,束缚发展。
“买路财”打压了消费热情。消费,有物质上的满足,也有精神上的愉悦。老百姓花钱,图的是高兴舒坦。行色匆匆的人们或许无暇为“买路财”较真儿,但钱花了,心里不爽,谁还会去“扩大”这样的消费?
“鸟巢”切记:打破垄断经营,真正把价格降下来,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渠宏卿、王小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