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精神病”高发的年代?
2009-07-23

黄建安   2009年07月23日08:44  来源:荆楚网

  经过6年的马拉松式官司,49岁的吴素真近日被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判决证明不是“精神病人”,而强制“治疗”她22天的精神病医院则被判赔5万多元。(《中国青年报》7月22日)

  这是吴素真个人的胜利,但这个胜利毕竟来得太迟了。回想起这几年的经历,要不是她的意志坚强,说不定她真的就成了精神病人了。真相毕竟是真相。但有的时候真相往往来得很迟,真相的过程往往很脆弱,如稍有点不慎,真相就有可能半路夭折。

  几年前,吴素真在医院对护士骂了一句“裱子”。没想到的是,这一骂却被医院鉴定为精神分裂症。这一骂,导致后来她被精神病医院收治22天。22天时间虽然不长,但也不短。22天,她不但饱受精神上的伤害,而且还饱受皮肉和限制人身自由之苦。

  最终法律虽然给了她公道。但透过这起事件,教训也够深刻。一个女子就因为骂了一句人,而被医院断定为精神病人?这合乎常识吗?占据强势地位的医院,在面对一位病人时,为何一而再、再而三的坚信自己的鉴定没有错?为何非要把一个自称很正常的女子收治为精神病人?这里面的动机又是什么?

  我暂时还不能下结论把医院就当作是“精神病人”。但有一个事实却是,现在的“精神病”患者是多了,而不是少了。弄不好这个社会就会冒出许多精神病人来。医院在对待自己不称心的病人时,可以把她作为精神病人。一个正常上访的人,每次上访每次都被人遣回,结果她也有可能被作为精神病人。一个矛盾纠纷经过党委政府的反复无数次的工作,结果收效甚微,政府工作人员就说:别跟那个人理会了,她是一个精神病(人)!

  我承认,我们的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社会。我也承认,在面对许多矛盾不可协调时,我们的政府和部门是做了许多工作的。但我坚决不敢苟同的是,我们在面对许多矛盾时,我们动辄就说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不是得了精神病了。这一点非常可怕。

  拿厦门市第一医院来说吧,一开始医院就是凭吴素真的一句话而将之定为精神病的。其实,就是一句普通的骂人话,这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也较易解决。可我们的医院却有意无意的“上纲上线”,把一顶精神病的帽子无谓地扣在了一个普通的妇女身上,有着一种“不治不罢休”的强烈报复冲动。

  是的,从自然人的角度看,任何人都有可能得精神病的危险。而从一个社会来看,这种得“精神病”的人多了,也恐怕不会是一件好事。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