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20日 08:00:17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贼”字透视社会现象 未来发展靠特色
“一个人偷是道德败坏,一群人都去偷就成了社会问题。”“贼村”现象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也引起了西安市委党校教授胡觉照的注意。他曾用4个月的时间调研孟家村,吃住在村里,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并拟写《贼村男女》,向社会展示一个真实的孟家村。
胡觉照说,之所以选择偷,是由于当地过去实在太穷,“个个像叫花子一样”。因贫而贼,因贼而商,孟家村不是个例,仅他知道的陕西就有三四家。
他认为,从一个普通的村庄变成“贼村”,拷问的是当地政府、党政干部、国有企业和社会道德底线。“买赃是违法的,人们为什么要贪赃?我在村子里甚至还见过不少军警车辆”,邻村也有人主动要求在贼村为女儿找个婆家。胡觉照认为,这种普遍性的道德沦丧值得警惕。
陕西社科院副院长石英建议,“贼村”正名在于合法经营,打出诚信和品牌,靠质优价廉来吸引顾客,形成独特的村庄商业品牌。
他说,这是一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整体经济不发达,人们钱不多,只有捡便宜。长期来看,人们的消费能力在进步,指望这个名声一劳永逸不可能的;与其他商城搞同质化营销,也不具备长久优势。村民们要将商业和乡村旅游结合起来开发市场,利用优势和经商的积累,变成讲商业信用的诚信之村,特色之村,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
“我们要修路、修自来水,建设新农村。”今年年初刚当选村主任的王小红说。前不久孟家村有100多家经营户办理了营业执照,王小红带头填写了“不经销假冒伪劣商品责任书”,带领大家合法经营致富,是他现在最大的愿望。
“我相信三五年后,这个贼名就会消除掉”,王小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