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村”因“贼”发家
2009-07-20

2009年07月20日 08:00:17  来源:新华网陕西频道

   “贼”字去掉还是不去掉?这是摆在陕西有名的“贼村”——西安市长安区孟家村村民面前的两难选择。

    十年前,村民们默认了这个称呼并以此发展服装生意;如今,市场颇具规模,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富裕,如何洗刷“贼”名又不影响生意?是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贼村”因“贼”发家

    孟家村距西安市25公里,驱车前往的途中,一路上问路,绝大多数人表现迷茫,提起“贼村”,他们才恍然大悟,可见“贼村”名气之大。

    眼前的“贼村”其实与一般村落没什么不同,孟家村商城初看也并不起眼,稍有些冷清。早上10时许,仍有半数店铺没有开门,中午过后,这里的轿车就渐渐多了起来,大约十来辆。

    开商铺的大多是本村村民,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每个商铺门牌号码用标志笔写在门框边,不仔细看根本就看不出来是几号;有些简陋的店铺里,经营的东西却很杂,从衣服、名牌眼镜、皮带、鞋子到飞利浦剃须刀、玉器、水杯等等一应俱全;尽管铺面不大,大多数还加了隔档,有的店更是在大白天挂起了窗帘,显得有些神秘。

    招揽生意的村民也不大声,只说“你进来看一下么”,“里面有货”,如果你问起货的来路,他们只说“各个途径来的都有”,就不肯多说,留下空间任你想象。

    东西不问来路,不问去处,相互间也不通信息,这已是孟村村民经营的“潜规则”。市场管理中心主任王山录说,2001年前村风不太好,穷生事端,男人在家看孩子,女人去西安各大商场浪(当地方言,暗指偷)东西,拿回家以极便宜的价格出售,吸引了西安等各地前来“淘宝”的人。一传十十传百,村里几乎每家都会有一个大柜,把衣服物品藏起来,等顾客上门。一个贫穷的山村,因为有了贼名气,吸引了各地前来的人们。后来还惊动了央视《焦点访谈》来这里明查暗访,“贼村”的名号为更多人所知。

    媒体报道后,政府成立了一个专案组,倡导正规化经营建了这个市场,由村民每家集资万元左右建一间商铺,形成了今天的孟家村商城。

    “我们村最高峰时有七八十人在外面‘浪’东西”,现任村主任王小红说,全国各地都有。“当时的村长老婆都卷了进去,有人统计每天能‘浪’来5万元的货”,也不是没有代价,“有一个在北京被判了三年刑,另一个在甘肃被判了五年”。

    部分村民的偷盗行为使秦岭下普通的孟家村变成了“贼村”,却给村里人带来了效益,冲着“贼”字来买东西的人多了货不够,在外打工的男人们纷纷回了家,全家一起搞经营,“第一次从康复路批回了2000元的货,一天就卖完了”,王小红说,“我就从长安县回来不再跑运输了。”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