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化留一份敬重
2009-07-17

2009年07月16日 10:19:27  来源:人民日报

    在追求现代居住方式的过程中,是不是可以手下留情,为守护古城文化血脉殚精竭虑的故人,留下一份感激和敬重,留下一隅可供追忆的空间?

    近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故居因建设方“不知”而被拆,实在令人心痛。好在梁林故居只是部分损毁,损失虽然不小,但原貌还残存,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北京规划委的现场叫停,让人心痛稍微得到缓解。

    梁林故居位于北京东城区北总布胡同24号院,从摄于上世纪30年代的照片看,这座有着浓厚老北京四合院风格的院落,朴素中透着凝重,传统中透着自然。

    时过境迁,梁林故居院内的垂花门在上世纪80年代被拆,建起了一座三层小楼,院内的东厢房后来也被拆除,现在的梁林故居已经是残缺不全了。今年5月,有关部门的拆迁通告贴在了24号院的西墙上:一家房地产公司依法取得了《房屋拆迁许可证》,并对24号院实施拆迁。

    梁思成夫妇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曾参与我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中国建筑设计的国家奖就叫“梁思成奖”。在北京城解放的过程中,梁思成亲手圈点城内文化古迹,为保护古城文物瑰宝作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又为保护老北京而奔走呼号。或许是造化弄人,木匠是做板凳的人,却因受穷而不能拥有板凳。建筑学家的故居却因后来者“不知”而遭到拆迁。若当真泉下有知,梁林肯定非常痛心。

    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国是世界上保存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与众多亟待保护抢救的珍贵文物相比,梁林故居也许不算重点保护的对象。对于梁思成夫妇的历史贡献及梁林故居的文化价值,有关方面或许是真的“不知”。或许如建设方所言,因为梁林故居不在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册中,他们只是在“依法”拆迁……但是,在追求现代居住方式的过程中,我们是不是应该对古城的历史有一些更多的关注?在推行“光鲜”市政的同时,是不是可以手下留情,为守护古城文化血脉殚精竭虑的故人,留下一份感激和敬重,留下一隅可供追忆的空间?

    故居拆迁的是是非非,姑且按下不论,当下我们更关注的是梁林故居未来的命运。据北京规划委有关负责人称,拆房的事停下来了,房子是留是拆还是修,等到具体调查之后,结合建设方案,将做进一步研究。但愿有关方面多做协调,给后人留下残存的梁林故居。

    或许,梁林故居的幸存,会给各地文物去留提供一个鲜活的科学发展的例证。这些年,文物屡受侵害的报道常见于报端,原因都在于对文物价值的无视和对经济利益及相关政绩的追逐。如果我们既能做到对文化历史的保护,又能做到对现代文明的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岂不是大大地上了一个台阶?(高云才)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