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7月07日 08:13大河报

张兮兮图 □ 张培元 文 腐败分子被称为官场硕鼠,但最近落马的部分贪官,并没有表现出鼠目寸光的鼠性,反倒多出了几分胆壮如牛的牛样、乐善好施的慈心,仿佛成了传说中的另类侠盗“罗宾汉”。 作为小官大贪的一个罕见典型,刚刚落马的山西繁峙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穆新成就很有代表性:一方面,据权威人士证实,他被纪检机关“双规”后,仅清查出来的家庭财产就超过亿元;另一方面,他通过江湖规则,从政商两界获得巨额收入,而后热衷于扶危济困、修庙种树等公益事业,以至于被当地部分群众视为大善人。(详见7月6日《中国青年报》) 贪官变身慈善家,这似乎颠覆了公众心目中固有的形象。其实,贪官的“贪”与“腐”、“狠”与“毒”,不一定全都写在脸上或文在身上。掀开穆新成之流那颇为考究的超级慈善外衣,你会发现,此类更加注重形象包装的贪官,比官场同类更贪婪、更无耻。 打慈善旗号,掩贪腐本色,这正是穆新成处心积虑手段过人之处。假如他真的宅心仁厚,也不会以手中的反腐权力作为要挟敲诈手段,黑吃黑地从其他贪官污吏、黑心矿主口中疯狂夺食并掠为己有;假如他果真有普度众生的纯真追求,更不会坐拥亿元家财,仅将数十万元的小钱“布施”给困难群众。在滥施权力淫威中聚敛巨财,以拔九牛一毛方式大秀善行,穆新成煞有介事的慈善秀,更像是为自己作美容美化,使公众产生无尽幻觉,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其腐败风险。 在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贪官的脸谱突然变得复杂起来。传统戏剧里的严嵩、和糰等巨贪大蠹往往以白脸奸臣形象展露于外,而随着时代飞速发展,贪官也在悄悄进化,他们学会了“整容”,在为自己增加保护色方面,手段和水平不亚于变色龙、枯叶蝶等伪装大师;擅长于“演戏”,假扮清廉潜伏官场的演技,简直要超过电视连续剧《潜伏》中的主人公余则成。以穆新成为例,十八年如一日绿化荒山、频频高调地捐助贫困生……假如不看他那上亿元的腐财黑财,不看他那长达一二十年的漫长腐败潜伏期,多数人肯定难以置信,其人是多么的坏,其心有多么阴险。 晋朝傅玄说过:“听其言不如观其事,观其事不如观其行。”鉴别穆新成之类的高骗术贪官,其实并不困难。在认真过滤其花言巧语、谨慎看待其乐善好施的同时,更应通过一个公职人员合法收入水平的坐标,考量他那大手笔的慈善捐助、停满院落的一排百万豪车。腐败进入“亿时代”,反腐也进入了“深度反潜”时代——另类慈善家穆新成堪称一个时代转身的标志符号。
来源:凤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