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工子女离平等教育有多远?
2009-06-18

2009年06月18日08:11  来源: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北京6月18日消息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桢梓认为,许多外来工到城镇打工的目的就是能让孩子接受较好的教育,而能够让孩子在沿海读书也成为外来工融入当地城镇的最具标志性的关键一步。对地方政府而言,留住一个外来工子女,就等于留住了一对打工的夫妇,留念了一个对生活寄予希望的家庭。

  李汀基向记者算帐,东莞市培养一名小学生的公共财政投入平均每人每年是1500元左右,如果市财政能够对外来工子女入学进行补贴,假定一人一年的补贴是1000元,花上2亿元就可以解决20万名外来工女子的基础教育问题,而留住了20万名外来工子女,就等于留住了40万名的外来务工者。 谢召军认为,东莞市一年的财政总收入就超过300亿元,如果政府肯出钱对外来工子女入学进行补贴,就是一年拿出5亿元来解决50万外来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财政也完全可以负担得起。

  记者在采访时欣喜地了解到,一些地方已开始意识到要让外来工子女享受平等教育的问题,并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孙海涛是四川广安市来福建晋江市打工的农民,去年他的儿子孙成旭到了上学年龄。按照晋江市的政策,孙海涛带着他的三证(暂住证、计生审核证、务工证)到教育部门给儿子办理了入学手续,儿子孙成旭被他打工单位附近的青阳街道晓聪小学招收。

  孙海涛感到高兴的是,儿子要交的学杂费和本地户籍的孩子一样,这样他们夫妻俩减轻了许多负担。

  晓聪小学校长杨玲玲告诉记者,这所小学校本地户籍的孩子是250人,外地户籍的孩子是257人,只要外来务工人员三证齐全,就可以享受到和本地户籍孩子一样的入学待遇。以一年级的学生为例,一学期只要交杂费140元、课本费是35元、簿籍费8元。

  孙海涛能够享受到这样的优惠政策,是由于晋江市2002年8月出台的一项教育改革政策。按照这项政策的规定:保证外来工享受平等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凡是外来工子弟的父母或其监护人具有三证的,晋江市义务教育阶段各中小学,在保证本地服务区学龄儿童少年入学的前提下,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外来工务工单位所在地学校应无条件接纳外来工适龄子女入学。如果生源已满,接受外来工子弟暂时有困难,由政府部门给予协调,指定附近的学校就读。这项政策同时规定:凡是在本市办理有关证件的外来工子弟就学的收费标准同本地学生相同,不准擅自增加收费项目或提高收费标准。

  对有“三证”的外来工,其子女在福建省晋江市可享受和本地户籍孩子一样的“平等教育”。晋江市教育部门的同志告诉记者,截至去年底,晋江市接受外来工子女入学人数达到44107人,其中小学生41942人,占晋江市小学在校人数31.74%;初中生2175人,占在校生人数的3.53%。

  这就是说,一方面晋江市给予三证齐全的外来工子女和本地户籍孩子一样的划片入学权利,另一方面,市财政拿出资金,让有三证的外来工子女和本地户籍子女同等交费,让他们在晋江市享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记者在晋江市采访时了解到,晋江市还通过改革,促进外来工子女入学和本地教育的全面接轨。晋江市将外来工小学毕业生纳入当地初中招生计划,实行就近入学。各个学校的外来生在评优评先、入队入团、课外活动、升学等方面与本市学生一视同仁,享受市民待遇。去年中考,凡有三证的外来工子女,在报考高中时同本地初中毕业生一样都可报考各级达标中学、普高、综合高中和职业学校;即使没有三证的外来工子女,也可报考普高、综合高中和职业学校,并和当地学生同样收费。

  财政收入远远低于东部的云南省同样有所作为。2004年,昆明市出台了《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只要具备暂住证、房产证或租房证明、经相关部门核实的《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劳动就业证或务工证明,其子女就可到当地公办中小学入学。同时,在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或指定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的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纳入当地义务教育规划,在校舍、师资、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在设立或指定公办学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取消借读费,收费与当地居民子女一视同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纳入贫困生救助范围。据昆明市教育局统计,2004年秋季全市教办学校共接收外来人员子女5.1万名。其中父母四证齐全的初中生2414名、小学生7512名,全部免交了借读费,1660名特困学生还得到困难补助。

  支付和谐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外来工子女享受平等教育

  招收这么多的外来工子女入学,而且外来工女子就学的人数每年都不断增多,会不会增加市里的财政负担。晋江市委书记龚清概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些投入花得值!

  据测算,不计算原来的教育基础设施投入,在晋江市就读的小学生平均每年需要教育投入1400元左右,其中包括财政投入1000元左右,社会捐资等资金400元左右。教育支出一直是晋江市财政支出的大头,让外来工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确实增加了市里的财政支出。

  那么产出是什么呢?龚清概告诉记者,有一名外来工的孩子在晋江市就读,就等于稳定住了一对在晋江市务工的夫妇的军心,他们会将晋江市当成他们真正的家,会尽心尽意在晋江务工,会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许多人可以成为技术工人,这就为晋江市企业提供了充足的技术工人大军。做为福建经济发展第一强县,晋江市这些年来经济快速发展,70多万名外来工的贡献功不可没。和外来工的贡献相比,市财政拿出钱来让孩子们的子女在晋江享受义务教育,花的只是小钱,换来的却是和谐的劳动关系。

  晋江市一家民办小学内,外来工女子正在认真上课。此外,让外来工子女享受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也是让他们的家庭融入到城镇的关键一步。就是说,这样的和谐成本值得支付,也必须支付。

  云南省青少年教育专家余允珠认为,一是公办学校深入挖掘潜能,每所学校必须按学位总量的一定比例免费安排外来工子女就读。在美国,对黑人学生有很多优惠,比如公立学校录取一个黑人学生,国家给予2个人头的经费。我们同样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扩大外来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调动公立学校招收外来工子女的积极性。 浙江省宁波市的学校每接受一个外来工子女,政府拨给3700元补贴。

  二是以经费跟着学生走为原则,对外来工子弟采取灵活多样的财政资助方式。例如将打工者输出地的基础教育费用为教育券等形式转移到打工者输入地,让这种教育券跟随外来工子女实时转移,可更多解决外来工子女平等教育的问题。

  三是把外来工子弟学校纳入政府管理,实现基础教育的均衡化。昆明市在2005年零基预算中安排了220万元,对承担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给予补助。为打破义务教育的不公平,可建立公办学校特别是名校与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制度,抽调公办学校有经验的校长、教导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到民办学校担任兼职指导员,这样可防止外来工子弟学校沦为质量差学校。

来源:人民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