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奶粉为何产自山西?
2009-06-13

2009年06月13日 00:00:07  来源:新华网

 

    宋桂芳

    施恩公司尚未从与消费者发生的纠纷中解套,又因其产品并非进口奶源而陷入涉嫌欺诈的境地 。几天前,施恩表示要发布奶源声明,但这份声明一直未见踪影。中国奶业协会常务理事王丁棉表示,施恩真正的奶源地不是新西兰,而是国内的黑龙江和山西,供应方为广东雅士利位于上述两地的自建奶源基地。(6月12日《北京日报》)

    山西应县产出“美国施恩”,这个笑话实在有点冷。6月12日《每日经济新闻》援引山西雅士利乳业有限公司仓储部工作人员的话说,“这两天还在生产施恩奶粉”。看来,中国孩子喝了这么多年的“美国恩施”,质量存疑不说,消费者恐怕还得为“美国施恩”这四字营造的洋品牌幻象埋单。这让人联想起号称源自德国的“欧典”,还有若干年前风靡大小城市的“加州牛肉面”。

    消费领域的“假洋鬼子”风生水起,披件国际化的外衣就身价百倍,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这事儿也不能全怪消费者:一者,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早不是国门初开的年代,消费多元化,商品多样化,社会分工精细化,买国际品牌并不是单纯的“崇洋媚外”;二者,这么多年来,消费者始终对洋品牌高看一眼,绝不是“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恐怕还基于这样两个基本现实——部分国产商品的质量成了扶不起的阿斗、捍卫商品质量的体制机制相对滞后。三聚氰胺事件后,不少原来给孩子喝国产奶粉的家庭勒紧裤带买进口奶粉的现象便值得反思。

    客观地说,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体系内,洋品牌风靡不衰,短时期看,是消费心理的新奇感、从众性所致;长期如此,就绝不是简单的消费偏见问题,必然有符合消费理性的因素在支撑着这种消费忠诚。消费者本身是有趋利性的,指责消费者盲目信赖,不如反思消费者为什么对本土商品缺乏信任。

    山西应县产出的“美国施恩”,不过是李鬼扮李逵的一出歹戏,曲终人散,终究会水落石出,此事恐怕还谈不上洋品牌的品质或信誉危机。值得警醒的是:为什么明明在国内产的奶粉,奶源也是本土的,却堂而皇之地贴着“100%进口奶源”卖了这么多年?打假的制度和人去了哪里?这是消费者的悲哀还是监管的悲剧?

    在施恩奶粉事件上,我们必须举一反三,查查还有多少国货,贴着洋牌子,假装进口内销?也许,只有真正强大起国货精品,健全起品质保障机制,构筑起消费信心,才能从根子上杜绝企业假扮洋鬼子的冲动。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