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1400年历史的云居寺藏经洞53载再开洞
2009-06-09
拥有1400年历史的云居寺藏经洞53载再开洞
2009年06月09日 来源:千龙网


      拥有1400年历史的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时隔53年后,将再次开洞调查。近日,云居寺管理委员会邀请国家文物局和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等部门的四位专家,就石经山第二藏经洞开洞调查进行论证。此次开洞目的是进行病害调查,为保护石经提供科学依据。

藏经洞内风化严重

      了解藏经洞内的风化情况,是保护石经的重要前提。目前,所有9个藏经洞普遍存在风化现象。专家认为,应该尽早打开一个藏经洞进行系统的病害调查,并以此制定出具体的石经保护措施。

      藏经洞上一次开洞在1956年。当时,中国佛教协会等以发掘拓印房山石经,纪念释迦牟尼涅槃2500周年。开洞拓印石经历时近一年,而后石经重新按原样搬回洞中,仍以石门锢封。正是在此次拓印工作中,工作人员发现藏经洞内已出现风化现象。

      据管理人员介绍,现在把手伸进藏经洞中触摸石经板,可以感觉到板上有沙尘脱落。每到雨季时,都能清晰地听到洞中有滴水的声音。

调查对象拟定第二洞

      经过讨论,专家们拟选择第二洞进行开洞调查,因为该洞所藏经板数量最多,涉及唐、辽、金三个朝代,能为调查研究提供不同时代、不同石质的研究对象;而且第二洞风化现象突出,病害情况具有代表性。

      1958年、1959年中国佛教协会两次向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出具的《房山石经发掘拓印报告》中,都有石经风化情况的描述,其中第二洞是风化最严重的一个洞。

背景资料

      石经山是房山云居寺石刻佛教大藏经刊刻起源之所。隋大业年间,高僧静琬开始在石经山上刻经,其后徒弟们传承刻经使命,先后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刻好的石经藏在洞中,然后用铁水浇铸在锁上,将石门禁锢。

      目前,石经山共有9个藏经洞,唯有第五洞——雷音洞对外开放。9个藏经洞内藏有完整石经4196块,洞内洞外还有残石经782块。因其中隋唐时期石经居多,所以统称“隋唐石经”。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