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为何如此考小孩?
2009-06-01

2009年06月01日 08:47:1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两岁半的幼儿可能刚刚学会几句儿语、六七岁的儿童可能才会唱几首儿歌,面试官却要测试他们100以内的加减法、或者要求1分钟英语自我介绍。如今,幼儿园、小学入学面试题目的形式多种多样,不少试题难度大得连成年人都要动一番脑筋,很多孩子没见过这样的场面,吓得啼哭不止。

    这些幼儿园、小学为什么要如此考小孩?

    有孩子还没进学校就已经近视300度

    上海马先生的女儿今年六周岁,4月参加了七宝外国语小学和上海日新实验小学的入学面试,最终被七宝外国语小学录取。马先生说,该小学今年招生240名,报名的孩子多达1500名;徐汇区逸夫小学招生200名,报名的孩子3000多人,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据了解,七宝外国语小学的面试推出不可思议的英语考试:给小朋友播放一段录像,然后让他们复述、并说出空出的单词,几乎是大中学生英语考试“完形填空”题型翻版。

    “这还不算最难的,听说逸夫小学的面试要求孩子模仿周立波说相声、模仿阿庆的上海话,很多小孩都哭了。”马先生说。

    为了做好面试的准备,马先生没少费工夫。由于女儿上的是公立幼儿园,没有开设英语课程,马先生便自己送她到幼儿教育机构学习英语。参加七宝外国语小学面试之前,一家人都十分紧张,“感觉上个小学面试比上大学还麻烦。”他说,“其实,我对女儿的学前教育看得还算淡的,不过分给压力,稍微学点就好,有些家长特别重视,让孩子学了很多东西,一些小孩还没进学校就已经近视300度了,很可怜。”

 

 

    罪魁祸首是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马先生介绍说,现在小学和幼儿园入学面试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不仅私立小学,一些条件较好的公立小学也因为报名人数太多而不得不公开面试择优录取。

    公立小学入学主要依照对口地区就近入学的原则,而不同地区的小学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差别很大,所以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很多家长质疑,“凭什么我住在这里小孩就不能上好的学校?”无奈之下,就从幼儿园、小学开始择校。

    “孩子和家长的压力都很大,但毕竟孩子不懂事,主要还是家长在作选择并相互竞争。一方面,有些家长可能会有一种竞赛心理,觉得能让自己的孩子上有名的学校很有面子;另一方面,不少家长对孩子有长远打算,选择好的小学是为孩子将来升初中高中做准备。”

    “归根结底,是因为优质教育资源不均衡,各种幼儿园小学差别太大,导致幼儿园小学也要面试入学。”马先生说。

    尊重孩子天性,家长要有主心骨

    随着幼儿园和小学入学普遍开展面试,本该无忧无虑的儿童,也快被逼成“面霸”(指参加众多面试的求职者)了。

    面对学校组织的各种面试,比孩子更难受的应该是家长,看着还不懂事的孩子遭遇面试煎熬,家长疼在心里。但是入学面试已蔚然成风,这股无形的强大的力量裹挟着家长带着孩子一次次去面试。

    社会学家顾晓鸣认为:“流行的社会元素会导致社会教育发明一些不切合实际,随意性强的题目,让不设防的家长和孩子成为牺牲品,致使孩子们关注的事物过于成人化。”

    “小孩子长知识的过程是发生心理学的问题,用时尚、轻率的方式,既不科学又不严肃,打乱了儿童生理、心理和智力发展的正常规律。造成这种现状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家长没有主心骨,没有明确的家庭教育方针。”顾晓鸣说。

    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教授刘豫阳呼吁,把孩子从沉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使他们的天性得到发挥,除了学习外,应该给孩子更多的时间认识世界,拓宽其知识面。

    教育机构应当深刻反思并检讨,不应让培育人才的美好初衷成为孩子和家长的负担。华东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提醒,教育机构要重新认识面试的意义,面试题目的难度要适当,不能超过儿童的认知范围,一定要想明白不合常理的面试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李晓慧、罗争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