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公平也要计算成本
2009-05-22

2009年05月21日 00:00:18  来源:新华网

   宋桂芳

    高考加分算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之所以成为问题,就在于自由裁量空间。本质上说,任何权力的自由裁量都不是一件坏事,是以柔性抵达理性的必由路径,凡事定量定点,反倒悖逆参差多态的人间百事。遗憾的是,自由裁量的经文总是遇到歪嘴的和尚,搞得大家心情很不爽,于是,本意是走向更高层级的公平的高考加分政策就成了众矢之的。5月20日《人民日报》报道了一则消息,说浙江将针对高考加分考生组织省级统一测试。

    乍看起来,这还真是一则好消息。一来,它回应了时下针对浙江高考加分“比赛不规范、证书有水分”的质疑,切实给高考加分“挤水分”,理论上说有这个必要性;二来,据说在今年4月25日至27日的首次体育类加分考生省级测试认定中,考生通过率为80.14%,近两成考生被刷了下来,这更说明这一政策在实践上也有必要性。

    喝彩完了,忽然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劲。我忍不住吹毛求疵地想商榷几个小问题:首先,这是当地“首次”对符合体育类加分政策的所有考生进行的省级统一测试,一下子就刷下了“两成”,可是,加分政策显然是“年年岁岁花相似”,那么,在过往的加分年代,因为没有这个测试认定,会不会也有不少的“南郭先生”钻了加分政策的空子?其次,部分人被刷下来,固然是捍卫了加分政策的公平性,但我们更想知道这些没有加分能力的考生,是如何神通广大地被列入加分种子选手行列的?毕竟,真相远比结果重要。

    如果说前者溯及过往,抓人小辫子有点不厚道,那么,后者关乎当下,这才是保障加分政策不被寻租与异化的关键。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将这些被刷下去的两成考生早些拒绝在加分政策的门外,何须眼下这“首次”全省统一测试认定的程序补丁?所谓“道不远人”,正义也好,公平也罢,总是由人来操作的。如果第一道门槛就没能有效筛除作伪者或不合格者,那么,同样的领域,同样的制度设计者,同样的操作人员,再加一道门槛就能杜绝作弊?这就好比喝牛奶,怀疑有三聚氰胺,怎么办?是兴师动众地在每家超市门口搞一个检测站,还是应该从源头抓起,质检等职能部门盯好出厂之前的每一关?

    即便对加分对象的统一测试认定是公正严明的,那也得回答好两个问题:一者,既然这个测试效果很棒,还要第一道筛选程序干嘛,直接让“统一测试”体制接管高考加分就是了;二者,如果说这个二度测试是必要的,那么,因为一次测试公信度崩盘而再立人马、再搭台子搞认定,这笔公共支出由谁埋单?牺牲那些合格的八成考生的时间与金钱又怎么补偿?

    其实,在高考加分问题上,关键不在于有几个环节,由哪些人操作,而在于如何确保第一道起跑线不至扭曲。电脑系统有问题了,可以打补丁,但是,制度有问题了,就得革故鼎新,不能抛开生病的制度不谈,另立门户再战江湖。毕竟,抵达正义也当计算成本,尤其是拿着纳税人钱做事的公共部门。高考加分上的症结,既不在加分本身,也不在于少打了几个补丁,而是如何更有效地完善初始制度,制衡权限,加大监管。就此而言,既然有了严格的筛选标准,再搞一套严格的统一测试,实在让人遐想连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