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车厢”中看不中用
2009-05-17

2009年05月17日 10:10:23  来源:红 网

    北京市政协选重点提案征民意,已于日前结束。结果表明,委员王茁关于“地铁列车设置女性车厢”的提案在本次征集中,只收获了174张支持票,占2.3%,但其延续了自今年北京“两会”以来的关注度,不但成为了投票平台引起热议的提案,也在公众中引发了广泛讨论。有反对者表示,目前地铁尚不能满足乘客需求,设女性车厢为时过早。(5月16日《新京报》)
   
    女性车厢提案在民众中征求意见,有两种不同的声音是一种正常的现象;而对该提案支持票少之又少,只占2.3%,也不是多么令人诧异的事。解决某种社会现象,用男归男、女归女的方法,虽有效,但“希望能改善乘车条件”的效果也有限。乘地铁,不是上厕所,不是沐浴,不是住宾馆,需要男女有别。如果在这个问题上,偏要人为地按性别划分车厢,看起来很美,但仍不免理想化、简单化,起码在一些“技术性问题”上会遭遇尴尬。比如,一对情侣一起乘地铁,人家出双入对,到了地铁门口,棒打鸳鸯,还有何人性化可言,再比如,一对老夫老妻乘地铁出行,一对父女或一对母子乘地铁出行,本来是为了对长者有个照应,但在地铁这样一个“新规”面前,让长者如何得到照顾?
   
    即使按照这样的办法分出了男女车厢,就不会出现拥挤现象了吗?也不是如此简单,拥挤仍会以另一种不同的方式显现。无论是男乘客,还是女乘客,在不同性别的乘客当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唯恐自己找不到座位,唯恐自己上不了车,总会以“挤”的方式出行。只要这种人乘车,这种品德存在,乘车拥挤的现象就难以避免。我甚至觉得,相比较而言,男女同乘甚至比男女分乘更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拥挤现象。在男女同乘的环境下,有些男士甚至在女士面前会自觉不自觉地表现出一点“绅士”风度,对于女士而言,未尝不是一个尊重和友善的行为。对于改善乘车环境,未尝不是一个理想的“自然选择”。
   
    乘地铁、乘公交的拥挤现象,在我国各地普遍存在。拥挤现象,不能完全归咎于乘车的人多,公交资源不足,其实,即使有时人少,也会出现此类现象,有些乘客在这样的场合不去挤一下,好像就对不起自己,挤,已然成了乘车的习惯性动作。在现实环境下,解决此类问题,还是应该大力倡导文明乘车,也就是要排队上车,依次降乘,提倡为老弱病残孕让座,培养社会公德,就像奥运期间的北京乘车秩序和做法。(范丰)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