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5月15日 08:19:24 来源:新华网浙江频道
记者岳德亮、余靖静、裘立华
5月7日20时5分左右,年仅25岁的浙大毕业生谭卓过斑马线时,被一辆在市区道路上狂飙的三菱跑车撞飞,抢救无效后死亡。
目击了车祸过程的南都德加公寓的保安胡师傅对交警说,出事地点在文二西路紫桂花园和德加公寓两个小区门之间的斑马线上,被撞的那个小伙子当时是在过斑马线。
行人过街要走人行横道线,司机在人行横道线前要避让行人,这是道德,更是法律。然而,近年来,不断会传出行人丧生斑马线的新闻。原本是安全线、道德线的斑马线,如今却越来越像一条名副其实的夺命线!

2008年4月16日下午2时,广州市白云区西槎路上步花园通往积德花园的必经之路的斑马线上,一8岁的小孩在穿过马路时,被卷入了一辆水泥搅拌车的车轮底下,当场死亡。
血泪斑斑 斑马线成为“夺命线”?
斑马线上屡屡发生交通事故,无辜行人血染斑马线的悲剧已成为我们身边绝非罕见的事情。8日晚间记者赶到事发地采访,一位紫桂花园的居民指着事发的斑马线告诉记者,“就在这同一条斑马线上,前年有一位老太太也被撞死了。”
而就在今年五一前夕,在温州瑞安,13岁女孩做好事搀扶老人过斑马线时竟遭车祸。交警部门的监控录像上显示,当时小连和小玲2个小姑娘正搀扶着一位老奶奶从斑马线上过马路,突然间一辆左转弯的大货车飞驰而过,一下将小连卷入了车轮之下,周围的人一下子都惊呆了。
一个个家庭的破损,一条条沉重的教训,却没有阻止悲剧频频上演。继续上演的一桩桩、一幕幕,依然触目惊心。据报道,今年5月5日下午2时许,兰州市西津东路小西湖公园斑马线上发生车祸,一辆丰田凯美瑞径直将一名穿行马路的女实习老师撞飞;4月28日上午,广东顺德一名妇女在医院买完药后回家,行经医院门口的金沙大道斑马线时,被一辆飞速冲来的轿车当场撞死。轿车肇事后,向前滑行100米后才踩住刹车停下。
近年来,浙江各城市发生在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呈急骤上升势头,发生于T形、Y形和十字路口的占了总数三分之一,而发生于非路口斑马线的交通事故则更多。

在一所小学门口,刚放学的孩子被汽车堵在斑马线上。据告知,每当放学时间,校门口车流人流堵成一片,虽然学生由老师带着过马路,可不少司机还是和孩子们抢斑马线,非常危险。梁哲锋 摄
浙江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曾经的统计显示,仅在2005年上半年,全省发生在人行横道上的交通事故330起,死亡39人;2007年上半年,浙江省有67人倒在了斑马线上。
据了解,这些交通事故,少数发生在有红绿灯控制的十字路口斑马线上,或是有的路口右弯车道和直行车道同时亮绿灯,造成右转车辆撞倒直行的行人。
更多的事故,尤其是重大交通事故,则是发生在没有红绿灯控制的道路斑马线上,由一些司机快速抢行所致。很多市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些司机眼里,斑马线形同虚设,更像是孩子在地上的涂鸦,俨然只是摆设。
城市文明的“伤疤”


2007年7月4日,新颖的对角线斑马线在杭州市延安路和平海路的交叉路口正式投入使用。当路口的行人信号灯全部为绿灯时,行人可选择走对角线斑马线斜穿路口。交警部门希望此举能提高行人在路口的通过率。 新华社发(朱引炜 摄)
在看了“13岁女孩搀扶老人过斑马线时竟遭车祸”的新闻后,很多网民发帖,“心里好痛,好难受,好孩子,一路好,天堂再也不会有车撞你了,再也不会有这种低素质司机撞你了!”
斑马线设置的初衷就是为了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现实生活中,斑马线上真正意义的车辆减速慢行避让行人的并不多,而逼得行人让车倒是很普遍。斑马线上的车与人抢道现象,已成为城市文明中一块“伤疤”。
9日晚间,记者在杭州市多个路口斑马线和非路口斑马线看到,车辆漠视斑马线并不是个例。看着川流不息的车辆,杭州市民周小姐拎着刚从超市里带出来的大包小包,站在斑马线一端五六分钟没敢过马路。
杭州市民王先生说,车辆遇斑马线不减速是驾驶员素质太低的表现,而且违法,因为法律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网民“专职坐家”说,他常常和人开玩笑说:绿灯比红灯还不安全。看到绿灯迈步过人行道时,有些车辆却偏偏还一直往前开,好象看不到绿灯一样。而且,如今马路越来越宽,人行绿灯时间很短,那么宽一条马路,就算绿灯一亮就开步,用点小跑行才能过完。错过了就又要再等几分钟。
一些市民质疑,斑马线上机动车与人抢道很少受处罚,也纵容了这种行为。“有的抢道就发生在交警眼皮底下,又有几个司机因此被处理?法律的威严体现在哪里?” 网民“点心小生”认为,正是由于管理部门的不作为、对违章司机的纵容,对行人安全的麻木,才造成了“斑马线=死亡之线”的怪现象 。
“只要交警今后还是运动式而不是常态式的执法,斑马线上的亡魂还会不断增加。”“点心小生”建议,各地应尽快出台相关法规的实施细则,对斑马线前不减速的司机,实施治安拘留,造成事故者逮捕法办!
谦让牌、台阶安全岛 交警一直在发动脑筋

2008年12月10日,市民从立体彩色斑马线上走过。近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交警部门给市区主要马路的斑马线上粘贴了蓝、白、黄三色相间的彩条,使平面的斑马线呈现立体感,不仅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还给过往的司机强烈的视觉刺激。据了解,给斑马线披上这种“立体彩装”在全国还是首次。中新社发 朱孝钦 摄
对于机动车与行人斑马线上“争抢”的矛盾,交警部门也一直在努力,试图通过技术性方法缓解或解决。
2006年11月份,杭州交警推出一项特殊的交通安全措施——平安之家,就是在人行横道线的两端,各摆两只箱子,箱子里有十几块“谦让牌”。行人要过马路时,拿起牌子举着过街,提醒司机停车避让或减速慢行。
最初实行时,行人通过时牌子举得高高,来往汽车见了这阵势,都放慢了车速,有的还停了下来。但是不久就有媒体报道,“即使有行人举牌走过斑马线,司机也好像视而不见。”
随后,杭州市又在挖掘有限的道路资源,比如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直行待驶区,旨在提高了高峰时间路口的通行量,缩短了平峰时间的信号周期;在路面上增设减速带,“强制”通过的车辆减速。

资料图片
为了避免行人与机动车“抢道”,保证行人过马路安全,交警部门还在行人通道两端和中间位置,建设了“条状”安全岛。同时,人行道斑马线起止点设置了一些长方形的台阶式安全岛,形成阻挡,保障行人安全快速通行。
家住在杭州市解放路附近的徐小姐告诉记者,相信绝大多数驾驶员不会对生命故意漠视,但不容置疑的是,一些人缺乏的是最基本的素质,包括驾驶上、行为上,特别是后者。“试图以几天、几个月的时间去彻底改变驾驶员的素质,事实证明是痴人说梦,除非制定出严格的惩戒条例,严惩不贷。否则,一切陋习必然随即回归。”徐小姐说。
是救命线还是夺命线,关键看法律指导原则
一条斑马线,其实是一条“道德线”。斑马线上的抢道行为,不仅反映了司机对交通秩序的漠视,更反映了文明与道德的缺失。浙江省社科院的专家提醒驾驶人,不要忘记,交通参与者不仅是驾驶人,还有行人。而且,驾驶人有时候也是行人。
一些专家提出,目前要遏制斑马线的高事故率,治本当然是要提高人、车的法规意识。当前最集中的问题是,机动车遇人行横道不肯按规定提前减速,结果遇到情况无法采取紧急避让措施所致。
即便是交警部门真的人少事多,力不从心,不能做到每个斑马线都有交警指挥,但是近年来摄像头、电子警察发展迅速,完全有能力管好每个路段,当然包括斑马线。浙江国圣律师事务所律师程学林认为,现在电子警察、摄像头很多,交警部门要对那些喜欢超速行驶的驾驶人严肃处理,尤其对那些在市区里飙车的,可以发现一次就吊销其驾照,还道路交通以平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说,这些我们真的应该多看看西方国家的“汽车文明”,他们车辆非常多,但是行人却得到充分尊重。即使在没有红绿灯的道路上,当司机看到行人在斑马线上有过马路的倾向时,也会远远地将车停下。在荷兰,未给行人优先路权的汽车司机面临罚金130欧元;在比利时,司机为此要交纳高达2750欧元的罚款。
浙江省社科院的徐剑锋研究员认为,驾驶人明知法规规定斑马线上要减速慢行、礼让行人,却仍把行人的生命当儿戏。斑马线上撞人的罚责太轻了,不应按常规交通肇事论处,应按故意伤害论处,对于那些在市区里飙车而撞人的还要罚得他倾家荡产,还行人以“行路权”和“生存权”,勿让此类惨剧再发生。
有专家表示,在人车交叉的问题上,社会舆论倾向于行人直行时车辆禁止通行的,但这个民意却一直没有得到立法机构的重视。斑马线究竟能成为救命线还是夺命线,关键还是在于政府的法律指导原则。如果真的是把人放在第一位,那它就是救命线;如果人放在次位,那它就很容易成为夺命线。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