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来记念你,汶川地震一周年
今天是汶川大地震一周年的日子,在这里我默默地祝福着我的同胞。过去的一年,特别是那个黑色的五月,悲痛无法用语言来倾述。
天天看新闻,看到地震被埋的孩子,我忍不住一次次地流泪,我不敢再去触目那些揪心的图象,但又不得不去关注这场空前的灾难?让我感动的人和事有很多很多,它一次次震撼着我的心。
与唐山大地震相比,我看到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进步,政府首次高规格地办国殇,哀悼普通亡灵,国旗首次为普通公民而降;政府以更开放和灵活的态度接纳国际社会的救助和支援。
在这场灾难中,我看到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史无前例的凝聚力,民众的社会责任感被全面唤起,社会各界纷纷慷慨捐款。比如有位残疾乞讨者爬行着去捐款箱捐出几个硬币的情景让我深为感动。
但我们不能止于感动,我们更需要反思,此次地震所造成的巨大损失我们认为有自然也有人为因素。在火热的救灾与灾后祭奠之外,我们有必要做全面的反思与反省。
大灾过后,正是反思的良机。然而,真正的问题却被娱乐所湮没,我们反思的少,歌颂表彰的多,对于劣质学校建筑的追查问题至今没有结果。据说央视将要推出的地震周年庆典规模宏大,明星云集,但斯人已逝,华美而铺张的庆典大概告慰不了那些或情窦初开;或下决心苦读;或珍惜好心人给与机会,然而却倏然离去的亡灵。如果他们泉下有知,那他们一定会认为讨论提升建筑物的防震能力才是最好的祭奠。
我们的悼念应该反思造成严重后果的某些细节,比如民众对灾区校舍建筑质量诘问:是什么原因让政府大楼“水泥标号太高,钢筋太粗,砸不开”而校舍却“钢筋如铁丝,混凝土手能碾碎”。
尽管如此,我们却要花费23亿在北川建设地震遗址博物馆,如果我们能拿出23亿建地震遗址博物馆,其实更应该拿这么多钱来加固我们的学校,加固我们的住宅区;更应该拿出更多的人力物力来宣传防震减灾知识,更应该不惜血本地提高我们国家对地震灾害的预报与监测能力。
拿什么来纪念你,汶川地震这一周年。我们的祭奠应该是尊重每一个尚健在的个体生命,让我们的救灾更具有技术性,使健在的人们身心都得到抚慰,应该多给予灾区居民对救灾成果是否满意的表达机会。灾后干部群众的自杀新闻一次次地警示着我们灾难并没有结束。
近日,我观看中央台记者回访北川的电视报道,当我再次重温去年的影像资料,我依然感到震撼。北川县民政局局长谈到自己痛失儿子等15位亲人时,却没有落下一滴眼泪。他到底是无情、麻木还是坚强?劫后余生的北川县民政局局长王洪发的回答很简单:“救灾,让所有活下来的人没有时间伤心。”
没有哭泣,没有失魂落魄,只有救人、救人、再救人……在灾情最重的北川县,幸存的党员干部展现了人性中最坚强的一面。
当记者在地震一周年之机想去再次采访他时,却没联系上,据他的同事透露,常常看到他独自流眼泪。而他现在的体重也由原来的160斤下降到120斤。坚强的背后是无尽的泪水!
可是,在人们悲痛欲绝的时候,大地震中幸存的一头猪又走了出来,这个被某些人命名为“猪坚强”的猪的身影显得是那样的不和谐。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拿什么来纪念你,汶川地震一周年。真正的纪念不是争名逐利,不是标榜功高,真正的纪念是警示,是反思,是对灾难防范与救助的制度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