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网 | 时间:2009年05月09日

2008年初,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和省美术馆等三家单位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免费向社会开放。
这一惠民举措迅速引起全社会的热切反响。中央领导作出批示:希望江苏创造经验,走在全国前列。
随后,江苏再推新举措,全省174家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对社会开放。数量之多,范围之广,力度
之大,居全国之首。
"两馆一地"免费开放,体现了一个经济大省社会公益文化理念的深刻转变。一张免费门票,释放出的社会公益效应有多大?在免费开放一周年之际,记者对此进行深入采访。
5100万参观人次:凸显了城市文明素养的提升
7日下午4点,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小陈在南京博物院展馆前领到了免费门票,电脑系统显示他是当天的第1573名观众。这是小陈今年以来第6次来南博参观,从文物中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免费是一种姿态,敞开大门欢迎你随时来,很多同学都把博物院当成一本可以走进的教科书。"他说。
当免费开放抽离了心理和经济上的阻隔,观众们开始带着热情走近江苏的历史、文化、英雄人物和革命传统,在潜移默化中领略着精神和文化的力量。免费开放,换来的是全社会文明素养的提升。
在免费开放之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雨花台烈士陵园和徐州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塔)等一批场馆的日参观人数超过10万人,场面火爆。但同时也有人担心,会不会开始门庭若市,过后门可罗雀,免费开放能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吗?
统计数据给出了喜人的答案:免费开放一年来,174家公共文化设施共接待观众5100万人次,其中南京市1900万人次,比上年度增加120%;其他12个省辖市平均年接待观众250万人上下,分别比上年度增加50%—130%不等。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去年接待观众22.5万人次,是过去的3倍多;徐州李可染艺术馆免费开放一年参观人数达30万人次,增长率达600%;盐城新四军纪念馆2008年接待社会各界观众65.8万人次,比2007年增长165%;邳州小萝卜头纪念馆一年接待80万人,是以前的2.5倍……
检验免费开放效果的,不光是人数。扬州博物馆讲解员小李说:"原来观众以学生为主体,现在各行各业的市民都来了,还有一家人扶老携幼来的,连农民工也来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免费开放的吸引力。"
近亿元"买单":实现文化福利人人共享
免费开放后,随着展馆面积扩大和游客成倍涌入,淮安周恩来纪念馆的运行成本也成倍提高:电费、绿化保洁费和监控安全费分别增加了3倍、4倍和2倍。在首批公布的174家场馆中,成本激增是普遍现象,没有了门票收入,谁来为免费开放买单?
为了保证群众的文化福利不打折扣,江苏在免费开放上亮出大手笔,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补助免费开放重点单位的门票收入减少部分、运转经费增量部分以及重大维修和改陈布展等所需经费,并对免费开放效果好的地区给予奖励。省税务部门也对免费开放单位明确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一年来,仅中央和省级财政就为免费开放补助近亿元。据记者初步了解,南博每年300万元门票收入,由省财政买单;雨花台去年由省市两级财政补助门票收入2000万元,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去年获得补助280万元……
近亿元投入,固然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人文资源作依托,更重要的是省委、省政府把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作为文化强省的硬指标、文化惠民的硬任务、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硬举措,将其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为全省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这样的投入值不值?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心中有笔账:"拿南博来说,免费开放后,财政投入增加20%,但是参观人数却猛增了60%,撬动效应达到1:3,2008年来南博的观众达到65万人次。无论看社会效益,还是算经济账,免费开放都提升了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价值。"
文化惠民,引领公共文化服务步入免费时代
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国际惯例,而江苏则在全国率先全面进入免费时代。文化惠民是免费开放的核心,免去一张门票,换来无价公益效应,使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回归其公益性的本位。
免费开放一年,江苏实现了免费与收获的精彩换算,并且不断将免费开放推向深入。截止2008年底,全省符合条件的县级以上博物馆、纪念馆已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再一次走在全国前列。
与此同时,更多的公共文化设施在新建和扩建:江苏国家安全教育馆3月份在雨花台免费开放,主馆投资2100万元;南京的渡江胜利纪念新馆4月份免费开放,主馆建设投入达到4000万元;常熟沙家浜景区斥资300万元对设施和周边环境进行改造;邳州新建的庄印芳拥军事迹博物馆80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三期工程已经立项,总投入900万元……
在免费开放一周年之际,我们走近那些免费场馆时会觉得温暖,一张免费的门票就像一张请柬,让我们亲近文化时再无障碍。当我们搀着孩子、扶着老人在博物馆徜徉、在景区里散步、在场馆的广场上晨练,文化就像空气、阳光和水一样,和我们的生活水乳交融。
来源: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