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球”不能变为“一国之球”
2009-05-07

2009年05月07日 08:13:53  来源:新华网贵州频道

 李劲峰、欧东衢、周之江

     日本横滨,第50届世乒赛,中国军团囊括全部5金,在所有20枚奖牌中,仅2枚落入别家--这已是中国第七次、也是连续第三次包揽世乒赛单项赛五项冠军。

    2009年5月4日,中国选手陈 (左三)/王皓(左四)、马龙(左一)/许昕(左二)和郝帅(右一)/张继科在颁奖仪式上合影。当日,在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决赛中,陈杞/王皓以4比1战胜队友马龙/许昕,夺得冠军。郝帅/张继科获得铜牌。 新华社记者徐家军摄

    中国乒乓军团延续“东方不败”神话

    中国乒乓球队的巅峰之路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1953年,中国首次派队参加世乒赛。6年后的1959年,在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乒赛上,容国团为中国队获得了首枚金牌,此后,乒乓球逐渐成为中国队的优势项目,几乎每一届世乒赛都有金牌收获。

    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开启“乒乓外交”时代,乒乓球正式成为“国球”登上历史舞台,全国上下响起一片“乒乓”之声。

    1995年,在天津举行的第43届世乒赛上,中国队首次囊括了7个比赛项目的所有金牌,中国队从此独步世界乒坛。随后的几届奥运会、世乒赛中,虽偶有失手,但中国在世界乒坛的霸主地位已无人可撼动。

    在日本横滨举行的第50届世乒赛上,中国队将五个单项的金银牌悉数收入囊中并非意料之外。在出征横滨之前,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蔡振华已表示,“国乒本次参赛目标并非包揽金牌,而是要以乒乓大国的姿态,肩负起推动世界乒乓球运动均衡发展的重任”。

    2009年5月4日,中国选手陈杞(左)、王皓在颁奖仪式上举起奖杯。当日,在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双打决赛中,陈杞/王皓以4比1战胜队友马龙/许昕,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徐家军摄

 

 

    2009年5月4日,中国选手郭跃(左)、李晓霞在颁奖仪式上举起奖杯。当日,在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双打决赛中,郭跃/李晓霞以4比1战胜队友丁宁/郭焱,夺得冠军。新华社记者徐家军摄

    在此语境之下,中国队虽未尽遣精锐,出于锻炼新人的目的,王励勤、马琳、张怡宁三名顶尖高手专注于单打项目,男双全部启用新组合,女双仅保留李晓霞/郭跃一对老搭档,混双更是充斥着新面孔。

    即使如此,抱有为对手让路姿态的中国乒乓军团仍延续了“东方不败”的神话。

    一统天下,独孤求败,“国球”在延续辉煌的同时,再次给乒乓球这项运动带来困惑——当世界沦为“看客”,乒乓球运动在全球范围内就谈不上健康、均衡发展。

    乒乓球或将陷入“不陪你玩了”的尴尬

 

     2009年5月5日,获得男单冠军的王皓(左二)、获得亚军的王励勤(左)、获得季军的马琳(右二)和马龙在颁奖台上合影。当日,在日本横滨进行的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决赛中,中国选手王皓以4比0战胜队友王励勤,夺得冠军,王励勤获得亚军,马琳和马龙获得季军。 新华社记者任正来摄

 

 

    2009年5月5日,获得女单冠军的张怡宁(左二)、获得亚军的郭跃(左)、获得季军的李晓霞(右二)和刘诗雯在颁奖仪式上合影。当日,在日本横滨进行的第50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决赛中,中国选手张怡宁以4比2战胜队友郭跃。张怡宁获得冠军,郭跃获得亚军,李晓霞和刘诗雯获得季军。 新华社记者徐家军摄

    对球迷而言,观看比赛不止是追求一个结果,而是享受观看竞赛过程中那种胜负难料的紧张。国足输得让球迷绝望,乒乓球赢得也让球迷们失望,虽然处于一个杆子的两端,二者却都有着一个致命的共同点:失去了比赛的悬念,也就失去了看比赛的乐趣。

    据某门户网站调查显示,中国乒乓球军团包揽5金,赞同与担忧的声音几乎各占一半:50.8%的网友认为“正常,国乒霸主无人能撼”,40%的人认为“一枝独秀不利于乒乓球发展。”

    来自山东青岛的一名网友说:不久之后,世界上都没有玩乒乓球这项运动的了,“国球”自娱自乐,难道自己给自己颁奖?这也叫霸主吗?或者更多的是一种凄惨吧。

    “我已经10多年没看乒乓球了,老是自己人争冠军没意思,这样的比赛没有什么可观性和竞争性。”一名广东网友这样感叹。

    湖南邵阳的网友说,作为美国强项的棒球垒球都已经被踢出奥运了,目前最有可能被逐出奥运会的马术,也是德国的强项。这些项目被逐出奥运的原因很简单,它们在全世界范围内推广度太低,很少国家的人愿意看它,“乒乓球这样搞下去,离被逐出奥运不远了!中国队拿冠军,没意思,收视率低,广告收入少,其他国家也不喜欢转播,这样对这项运动是很不利的”。

    不止观众,现场报道的记者也对比赛失去了兴奋感。有报道称,本届世乒赛现场200多记者占绝大多数的就是中日记者,其他国家的记者加起来才几十人。甚至有中国记者说:“这样的报道太没意思了,怎么打都是赢,我们甚至都希望中国选手输一两场,不然真不知道写什么!”

    其实,对中国乒乓球过于强势的忧虑已出现不止一日。

    为“国球”辉煌做出卓越贡献的蔡振华,在上任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之职时就明确表示,“中国乒乓球竞技运动在世界大赛和奥运会中连年称雄,打得外国人已经没有什么兴趣玩了,外国人看不到什么指望,打球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很可能因为此项运动不够普及和发展不平衡而在奥运会中遇到生存危机”。

    推动乒乓球运动发展才是未来目标

    为了限制中国队在乒乓球运动上的强势,拓宽乒乓球的世界影响力,国际乒联在规则上没少花心思:改大球、11分制、无遮挡发球、无机胶水,然而,种种制约,不仅没有限制中国队的水平发挥,反而让本来数量就稀缺的国外高水平运动员无法适应过来,为中国队的持续称霸进一步的扫平了道路。

    有网友指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家独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乒乓球队人才训练的“举国体制”,中国队应该放弃乒乓球的“举国体制”。

    更多人指出,作为国际化运作典范的美国NBA篮球比赛应该成为乒乓球运动的学习对象。正是经历了漫长的国际化过程,让大批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球员进入联盟,美国NBA才走出了同样的尴尬境地,并带动了世界篮球水平的整体提高。

    蔡振华的“养狼”战略或许正源于此,他希望,能通过和其他地区的乒乓球联盟开展更多的交流,提高其他国家的乒乓水平。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应该让乒乓球在世界各地都能得到发展”。

    但是,相对今天的“怀念狼”,很少有人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狼来了”。当时以瑞典男乒为首的“群狼”不但夺走了中国人手中的冠军,而且还一度打得中国球员失去了信心。

    狼没了怀念狼,狼真的来了又要害怕狼。今天球迷们盼望“国球”能“输一次”,或许到了对手的实力真的提升、国乒不能做到想赢就赢的时候,球迷们又要开骂了。

    喜忧参半,国球“自娱自乐”的尴尬局面到底该怎样解决?

    体育无国界。近年来,中国女曲、中国女子冰壶、中国男篮等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的优异成绩,皆离不开来自其他国家高水平教练的指导,皆离不开优秀球员的输出“留学”。

    “在一个项目上,不仅仅成绩才是衡量的标准。中国队……更多的是要以多元化的方式来参加世乒赛,比如说在推动乒乓球发展方面。”蔡振华的这番表白,或许才是中国乒乓球未来的目标所在。

 

    毫无悬念的比赛让观众们开始“审美疲劳”,只有三成的入座率凸显乒乓运动的现实尴尬。面对国球在世界体坛上赢得的一个又一个荣誉,国人的心态已从最初的骄傲自豪,逐渐变为对乒乓球运动发展前景的担忧。

    问题在于:世界乒坛仅中国一家独大,长此以往,“国球”或者真的将蜕化为只有中国人才玩的“一国之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