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繁荣”需要制度设计
2009-05-06

2009年05月06日10:17  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 作者:万磊

    继“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公布之后,《福布斯》中文版日前在上海正式公布了“2009中国慈善榜”榜单。

    慈善榜单在社会上一直具有很高的关注度,是因为它能够让人们看到一些大企业对社会的责任感。人类的慈善活动以及慈善机制具有着某种普适性的东西。早期的慈善活动发展到现在,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早期富豪的慈善活动,也难免夹杂了一些应对社会心理的考虑。如洛克菲勒的顾问弗雷德里克T·盖茨经常提醒他要“压碎”家族财产,否则会殃及子孙。在这种思想的驱动下,捐赠甚至需要刻意与企业本身的经营活动相区分,以免授人以柄。

    随着经济发展与中产阶层的崛起,社会心态趋于平衡,相关制度的建立也使得企业的慈善行为变得平和与理性。一些企业家们从应对式利他型的慈善活动中解放出来,寻求企业与社会的双赢局面,慈善活动也就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理论基础正如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所强调的那样,企业慈善行为对企业竞争环境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完全可以将社会慈善责任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竞争力,消费者越来越根据公司的社会行动决定购买那一家的产品。例如美国科恩通讯公司的早期调查发现,该国的消费者中有 76%认为,在价格和品质没有分别的情况下,他们会选择一个支持慈善的公司的产品。

    另外,慈善活动的形式从直接捐赠转向建立专门的基金会运作,将企业法人制度引入慈善运营,提高其透明度和效率,使得慈善组织具备了应对社会需要变化的自我更新能力。这最终大大提高了社会对于各类慈善基金的运作的信任度,让更多的个体和组织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正是因为这一慈善变革的背景,一些国家也衍生出了专门替民众选择慈善基金的非盈利组织,这些组织力图让捐赠者的钱或物资与其捐赠初衷尽量地吻合。这种用市场化机制优化慈善资源配置的方法无疑能从整体上提高该社会的慈善效能。

    就中国而言,未来可以考虑尝试完善有利于慈善活动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尽快开征高额累进制的遗产税和赠与税、提高慈善组织享受的所得税税前抵扣比例、企业捐款或物资抵减增值税等。同时,也需要社会更为积极、有序地参与进来,比如可以考虑设立一些第三方非赢利性的慈善监督组织,积极搭建捐赠方与慈善组织之间的沟通与信任的桥梁。这样从税收层面激励个人与企业的慈善行为,同时又降低慈善组织的运营成本,就会提高慈善行为的社会信任度,进而令国家整体的慈善体系得以完善、有效。

    无疑,通过制度设计来促进中国慈善事业的繁荣,是实施自愿性质的“第三次分配”的有效措施。在当前经济危机时期,倡导纵深度的慈善活动也可以起到提高部分弱势群体生活水平的效果。我们期待未来的慈善榜单在数据规模与慈善形式上实现质的飞跃。

来源:搜狐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