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高考公平到底有多难
2009-04-29

2009年04月09日 08:29:46  来源:光明日报

   媒体近日发布的两条消息引人瞩目:一条是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宣布,今年北京市高考录取率将不低于“史上最高”的2008年,而去年北京市录取率为75.9%。另一条是据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和某网近日联合举办的一项网络民意调查显示,高达四分之三的网友认为现有的高校招生政策对全国各地的考生不公平,同样比例的网友认为部属高校按省份投放招生名额的做法不公平。

来源:新华网

    为此,笔者查了一下去年全国各地的高考录取率,不查不知道,一查还真被吓一跳。据人民网公布的2008年数据,排名靠前的录取率均在70%以上,而靠后的录取率为40%左右,最低的只有33%。从录取排名看,东中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梯度分布,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录取比例越高。

    都是高考考生,为何录取比例差别这么大?探求其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除了不同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投入差别大形成的教育水平差距外,更重要的是,部属重点院校对各地考生的录取标准不统一,对学校所在地考生的特殊照顾过多,在招生指标上过分向本地考生倾斜。这就难怪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大城市的一个重点中学考取某个著名大学的数量,可以相当于甚至超过这一大学在一个省的招生总量。

    部属院校招生指标过分向本地倾斜,近年一直为国人所诟病。但由于这些高校大多在财政、土地等资源上对地方有依赖,因此,在招生指标分配上必然会承受当地政府和居民的双重压力,不会对社会呼吁给予主动回应。对此,教育主管部门应主动承担起监管义务,排除各种阻力,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保护各地考生的平等受教育机会。

    对于中西部地区特别是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的高考考生而言,他们所接受的基础教育质量本身就比发达地区差,已经在起跑线上落后,如果在高考录取时,再因为地域等不相关因素而受到歧视,就会事实上形成教育的第二次不公平。这也是他们对高考不公平普遍不满的根本原因。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也是教育能否真正振兴的关键。从目前实际情况看,要立即在全国形成并实施公平和统一的录取标准,操作上确实面临较大困难。但困难并不能成为不推进改革的借口。部属高校是由教育部门直接管理的高等教育主体,其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不应该为某个城市所专享。当前,教育主管部门至少应不断降低部属高校录取本地考生的比例,实现不同地区高等教育机会的相对平等。

    今年的高考两个月后就要进行,目前尚未看到从根本上改变高考录取不公平局面的迹象。看来,至少在今年,身处不同地区的高考考生仍将面临截然不同的高考命运。但我们真诚希望,他们的学弟学妹们不会再遭受同样的境遇。(曹建文)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