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27日 00:00:02 来源:新华网
亦 菲
时下,挂职很时髦。然而,挂职出现的问题也多起来了。据媒体报道,陕西省神木县取消67名干部2009年挂职的资格。
为何神木县对挂职干部动手术?据悉是,有的挂职者兼职取酬为个人谋私利,有的赋闲在家照样拿薪酬。(4月26日《新京报》)
挂职,本是丰富干部履职,充实知识经验,开阔视野,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全国各地干部挂职蔚成风气。每年总有为数不少的基层官员到上级党政部门挂职,也有上级部门的副职到下级党委政府挂任副职,还有的拟提拔的一般官员,到基层挂任助理等等。这类挂职尽管名目繁多,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他们挂任的职位几乎都是“闲职”。
之所以“闲”,不是人大政协或党政调研部门的职务,也不是调研员、主任科员之类的非领导职务,而是协助分管领导辅助性、临时性等可做可不做的工作。由于任职不明确,没有刚性,挂职往往成了摆设。
挂职成“闲职”也有另一种原因。挂职的干部,往往是原任职务已被别人取代,自己不好意思再插手,新任职务又属辅助性,干与不干或多干与少干没有什么标准,工资照拿,福利照享,在这种情况下,“乐得清闲自在”的潜意识会迅速冒头。
此外,还有管理方面的缺陷。按理,挂职的干部应归口所挂职的单位管理,但实际上挂职干部属于官场任职上的“未定稿”、“临时性”人员。因此,一般单位都不愿按正常的习惯管理,即使挂职官员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也不当回事。而派出挂职人员的单位,由于人员在其他单位工作,也就懒得过问。双方都不管,也导致一些挂职干部无所事事。
其实对于挂职中出现的问题地方组织部门是有了解的,但为何对此视而不见呢?应该看到,挂职这一形式,往往是从上而下,刚性下达到地方基层,由于挂职干部对基层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热情,只着眼于应付,这样的挂职就难免流于形式。依笔者之见,克服出现的挂“闲职”现象,应重点加强对挂职的管理,把挂职视为实职,与同级干部一视同仁的分工、监督、检查,只有做到一视同仁,才能达到预期目的。因此,神木挂职干部出现的各种问题,理应成为组织部门总结挂职工作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