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08 09:36:22 编辑:征兵 来源:中国网
温州的施粥摊在撑了65天之后撑不下去了,不是因为没有钱,也不是因为没有人,这些东西开始的时候或许是问题,但只要坚持下去,善行总是能够得到共鸣。坚持不下去是因为在4月1日的时候,义乌当地卫生监督部门工作人员到施粥摊检查,并口头提出了一些存在问题。“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施粥人员没有健康证;二是如何保证碗筷的消毒。”施粥摊的温州老板很理解卫生监督部门的担心,他自己也在担心这件事。所以,善行的链条断了。
来源:千龙网
要是苛责当地卫生监督部门的话,似乎也是可以找到理由。正如这位林姓温州老板说的:“如果政府部门能在卫生、场地等方面给一些指导,我还是很想继续把施粥摊办下去的。”但很遗憾的是,没人过来指导,只是过来提出问题而已。但这本来就是他们应该做的工作,这么长时间才到这个已经如此知名的施粥摊来提出这些问题,甚至都没有摆出一副惯常的检查的样子,已经算是政府执法中的异类了。
如果指责卫生监管部门不作为、不指导民间慈善的话,恐怕也是会冤枉他们。很简单,他们是公共机构,任何帮助行动他们需要面对一个正规的组织,你让他们如何面对自己的工作考核?总不能说自己帮助一个无照施粥摊吧?
那么,给施粥摊办个社会团体的执照可好?这样不但相关部门的帮助师出有名,而且社会的爱心捐助也有正规的渠道。这个依然是不可以。当地民政部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请记住这点)说:“社会团体必须要有业务主管单位才能在民政部门注册”,仅此一条就几乎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障碍。
这样看来,整个事情就是让你前进不能的死胡同、绝境。而且即使你通过大量的努力,最终办到了这个社会团体的执照,也有无数的约束条件在等着。首先,你要接受业务主管单位的领导,没办法,这个是强加给你的上级单位;其次,基本不允许你建立分支机构,只能在一个小的地域范围里发展。先是让你做不到,万一让你做到了的话就让你画地为牢。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相信每个人都有心里的判断。我的判断是似乎有些部门很担心民间自发成立的组织发展起来,也不知道这个判断对不对。
前段时间北京还发生过一件事,就是10个尿毒症患者组建了自助洗肾室,结果被当地卫生监督部门没收了设备。唯一好的是这些人虽然没有钱,依然被当地医院收下了。但这件事等于是绝了很多人自助救济的路,由于不是每个人都有被免费的好运,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死在这个上面。
不论是民间善行还是民间的自助行动,往往断送在政府的相关规定之下,这就导致了我们的民间社会始终不能健康成长。在正常现代社会里,甚至在古代没有现代思维的状态下,这种自发的善行都是受到鼓励的,而在我们这里竟然不能得到合理的地位。这种对于善行的绞杀,导致公众在行善时付出了过高的成本,以至于行善不但不算快乐,倒是成了一种折磨。久而久之,谁愿为善?谁敢为善?而有些机构还一直强调需要提升大众的道德水准,这个道德水准难道是在捆绑之下提升的么?
有多少善行断送在这种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规定之下恐怕是个未知数,这甚至让某些具体操作、践行良知的地方政府都行善无门。一个政策让所有人都黯然失色,也真算是有所作为了,只是这个作为的代价所换来的不知道是个什么东西。 (五岳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