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7日 00:00:35 来源:新华网
亦 菲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街头流动摊贩多起来了。而当记者问及摊主是否因经济不景气出来创业时,他们有点警觉看着记者,不再回答”。流动摊贩为何“警觉”?为何不语?恐怕是担心说漏了嘴,招惹城管或工商人员的是非吧。
街边流动摊贩本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放宽政策的产物,一度风行全国大小城市。但是,不知从哪年开始,街头流动摊档似乎成了避忌,在大中城市消失得无影无踪。在某些小城镇主要街道也难得一见。这是为何?说来似乎令人费解,竟与“文明”有关。
公开的说法是街头流动摊贩有碍“文明”。有时是影响“文明卫生”,有时是影响“文明交通”,有时是影响“文明市容”等等,总之,每当地方有重大节日,这些流动摊贩总是被列入整顿对象。他们或被城管追得四处乱窜,或被工商执法队员罚得叫苦不迭,一个个有如“过街老鼠”,每日过着提心吊胆的生活。
流动摊贩是否有碍市容,是否影响文明,公众心中自有一把尺子。流动摊贩活跃在大街小巷,方便了公众,起到了固定商店起不到的作用。一个城市如有成千上万的人摆流动摊位,至少可以方便居民,降低物价。
正因有如此好处,多年来对“街边经济”要求解禁的声音从未止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广东代表张育彪就建议政府有限放开流动摊贩经营,这个建议立即在网上引发响应。
时下因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出现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就业困难。权威数据显示,全国有2000万农民工失业。笔者看到,为支持地方经济,支持公众尤其是大学生就业,一些地方工商部门对10万元以下投资办企业的个体户实行登记零收费的举措。一些大学生也在大小城镇开设了摊档。假若各地都对“街边经济”开禁,或许也能给公众充分就业提供一个平台。笔者曾问过多个街头小贩,他们反映,一个生意好的摊档足可以养活一家人。全国有2000多万失业农民工加上近600万大学毕业生,假若能引导他们中的一部分从事“街边经济”,对缓解就业困难无疑是一大帮助。
为促进扩大内需决策的落实,近来中央领导在基层调研时反复要求各地官员切实解决群众就业问题,一些地方甚至对企业裁员进行行政干预。但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尤其是私营或外资企业都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用多少人、不用什么人都是企业的权力范围,行政部门很难作出硬性规定。只要企业没有违法,就应该尊重企业作出的决定。依笔者之见,与其硬性要求企业不裁员不减薪,不如让“街边经济” 开禁,为成千上万人寻一条自食其力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