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4日 00:00:59 来源:新华网
谭浩俊
近年来,为招商引资需要,很多地方提出为企业、投资者、项目提供“保姆式服务”的口号。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政府与企业是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关系,政府通过制定规则、发布信息、提供服务等工作,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而不需要过多干预企业微观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等活动。所谓小政府、大企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但在现实中,许多地方在履行政府职能时错了位,将政府职能不断地微观化,过多地介入到企业具体事务中,干扰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提出“保姆式服务”,体现了政府为企业服务的决心和态度,但关键要看政府把服务重心放在哪里。如果把重心放在健全制度、完善规则、规范行为、减少收费、提高效率、改进服务等方面,这样的“保姆式服务”应当大力提倡、大力推广;相反,如果是放在介入企业的具体事务之中,那么,即使服务得再周到,“保姆”当得再好,也是政府的错位。
从实际情况看,有些地方政府的所谓“保姆式服务”,实际只是针对大企业、大项目、大投资者而言。为大企业、大项目、大投资,政府可以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甚至政府领导也可以放下手中其他工作,为企业、投资者跑审批、跑指标、跑资金。相反,对绝大多数小企业却鲜有关心、少有帮助,甚至最基本的服务也不到位。
所以,要想真正建立“服务型政府”,真正为企业进行“保姆式服务”,正确的途径应该是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效率,让政府的行为规范在法制框架下,让每一个市场经济主体都享受平等的制度环境、服务环境和法制环境。若非如此,“保姆式服务”只能是一句空话,还可能会伤害市场竞争的公平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