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3日 10:03:46 来源:新华网
钟进军
全国铁路新的列车运行图已于4月1日零时起实施。此次调整后,我国铁路客运能力可以提高10.6%以上,部分城市之间的列车运行时间大幅压缩,最长节省时间在14小时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合(合肥)武(武汉)客运专线开通后,合肥至武汉的汽车客运票价由185元/人次下调至90元/人次,降价幅度接近一半。城铁沿线城市的公路票价几乎都开始“打折”。
一些公路客运票价迫于竞争压力大幅度下调,暴露了公路客运领域此前长期存在的票价过高的问题。正是铁路运输的大发展带来的竞争压力,让旅客成为直接的受益者。
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从短缺时代到生产过剩,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市场经济逐步建立和完善的过程。市场化改革释放出的强大体制活力,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的生产效率、商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让百姓的生活水平节节攀升,让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研究表明,市场化改革在过去30年间带来的经济增长对中国人类发展的贡献率高达52.2%。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也是今后继续努力的坚定方向。
市场经济的核心精神在于用公开公平竞争的方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而行业垄断、行政垄断导致的市场准入壁垒和竞争不充分,恰恰是制约扼杀市场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障碍。
综观当前社会经济领域中,群众对商品服务质量意见较多的地方,往往都集中在各种垄断经营程度较高的领域和行业。从城市公共服务到能源供应,从行业壁垒到行政管制,那些垄断部门和行业因为靠优势垄断地位就能坐地收银,导致质次价高、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客观上加重了消费者的经济负担,降低了整个社会的运行效率。
打破垄断,难在垄断利益舍不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钱赚得当然容易;有了竞争,经营压力凸显,得动脑筋、多调整、善应对才能保持优势。倡导竞争,要靠体制机制创新,需要利益格局调整。降低公共垄断行业准入门槛,拆除不合理的垄断篱笆,让更多民间资源涌入垄断领域,激活市场竞争,用竞争倒逼市场主体改善经营、改进服务,争相“讨好”消费者,群众怎能不高兴、市场怎会不欢迎?
当你享受着动车组的风驰电掣,或是近乎半价的优惠汽车车票,市场竞争的意义变得具体明晰。行业破垄断,群众得实惠,经济更繁荣,社会有进步,这就是市场化改革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