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3月27日 10:02:53 来源:新华网
窦含章
会做买卖,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之一。从远古时代的以物易物到出现货币,从汉唐盛世的丝绸之路到“大航海”时代,可以说,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商品交换史。因此,会做买卖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根本动力之一。但做买卖也要有规矩,有限度,如果什么都拿出来卖,就有沦落到连动物都不如的风险。
这两天,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以下简称湖北消委)做的一桩买卖就犯了众怒。这家本来应该维护消费者权益,制约不良商家的准公共机构,却把消费者当成筹码,对企业进行勒索,靠出卖自己的职责发黑心财。据《新闻晨报》调查,湖北消委的官方网站给许多企业发函,称企业只要缴纳每年8000元到20000元不等的会员费,“3·15”网站便可屏蔽与其有关的投诉信息,彻底根治企业心头之患。记者经过试验,发现对该网站会员企业的投诉的确无法正常显示。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湖北消委一夜间成了众矢之的,人人喊打。但笔者却以为,湖北消委固然可恨,但如果舆情汹涌止于对这一机构的声讨,则浪费了一次由个案反思普遍社会问题的好机会。其实,只要想一想,看一看,马上就会发现湖北消委的做法并非个别,在今天的社会,哪个行业、哪个领域、哪类人群不是在想着法儿的变卖能够换钱的东西?行政机关有人吃拿卡要、司法系统有人吃完原告吃被告、教育系统有人卖文凭卖学术、白衣天使有人开大处方、大检查、圈笼不该做手术的人去开刀,就连管理随地吐痰的人在执法时也有“要票五元,不要票两块”的自肥行规。可见,将权力和职责当商品售卖,并非湖北消委一家,这已经是当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成为每天都在上演、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社会现实。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现今社会之所以有这么多人出卖不该卖的东西,其实太史公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给出了答案。唯利是图、欲壑难填是人的天性,如果没有有效的制度约束,几乎每个人都可能红着眼,打量自己的周围和混身上下,看有什么东西可卖,有什么东西可以换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
这样的事,也不是中国独有。比如,在美国、英国也有人卖官鬻爵;要说因贪婪造成的危害,肇始于华尔街的国际金融危机则堪称世界之最;而本来应该成为社会公信力象征的会计师事务所、国际评级机构,为了钱同样会出卖自己的职责和信誉,其中的代表,前有安然破产案中的安达信,后有次贷危机中的标准普尔、惠誉、穆迪这三大世界评级机构。可以说,如果不对人性的贪婪加以有效限制,这个世界就没有什么不能卖的,而当一个社会大量存在“该卖的卖,不该卖的也卖”现象时,大的灾难也就不远了。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的三鹿奶粉事件、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灾难等等,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事实证明,人类社会要想健康发展,既要有鼓励、调动创造财富积极性的制度,同时也要为人性的贪婪划出清晰的边界。在全球化竞争中,能够跑得快、跑得远的国家,必然是既能发展生产力,又能建设有效制度的国家。
中国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生产力发展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但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特别是在如何遏制人性贪婪的欲望向不该伸手的地方伸手方面,还有些落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前进步伐。在理论认识上,我们至今对“人性是贪婪的”这一千古不易的真理承认不够,在制度建设上,总是有意无意夸大和过分强调觉悟的作用,或多或少回避扎紧制度篱笆的重要性、紧迫性。这样下去,百无禁忌、什么都敢卖的歪风只会愈演愈烈,而讲诚信、守规则的社会环境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窦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