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女生因为在博客里批评教育部,而被北外强制退学?这位“香水女生”在几个小时里就名动互联网,论坛里无数网友热议此事,甚至不少人开始讨伐这所名校。实际上,北外老师称,香水女是先申请退学才发的博客。知情人称,这个女生多门课程挂掉,即便她不退学,也根本不可能毕业。北外则称,“说学校强制她退学是不符合事实的,实际上她提出退学,老师一直在劝她不要退学”。(《河北青年报》)
炒作不是坏东西,但没有技术含量的炒作,难免倒人胃口。在没有逼近真相之前,笔者并没想到这个“香水女生”是炒作,相反对这个反体制英雄有几分钦佩,对她的不幸遭遇也有几分悲戚之感。然而,当知晓这是一起并不高明的疑似炒作事件,则使人有被愚弄之感。
所谓的被劝退,更像是一场平庸的炒作。报道披露了一个细节:3月11日下午,该女生到系里提出退学,理由是已签约经纪公司。尽管报道没有详尽透露经纪公司何为,但这一关键词还是传递了不少讯息,起码验证了这起事件是有备而来。接下来,她撰写抨击外语教育的文章,然后被某博客首页推荐。网站有无参与炒作,尚无法佐证,但客观上一些网站也是推手。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赚取眼球已越来越不容易。这次,“香水女生”之所以掀起如此网络热浪,最主要应归结为两点:一、她把自己装扮成反体制的英雄,二、她运用悲情元素激起了网民善良心理。
关于反体制。在网络上,谁越敢骂,谁越能引起网友围观、附和甚至赞美,而骂体制是一件并不冒险却能博取高喝彩率的事情。应该说,有的人真心“反”体制,他们的“反”更多的是通过对体制的剖析,来引起疗救的注意,或者通过与体制的不合作,来凸显体制改革的必要。显然,这值得尊敬。但不排除也有一类人,扛着反体制的大旗兜售私货,一边享受网民的赞美,一边暴得大名,这样的反体制令人厌恶。诚然,现行教育体制有没有值得诟病之处?当然有!问题是,不能为炒作而反体制。
关于悲情。每个人都有柔软的心理。“香水女生”在其博客里向网民呈现的正是弱者形象,极大满足了网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强者心理,更激发了他们对弱者的同情,因此当“香水女生”的博文被醒目推荐时,绝大多数网民不吝力挺,以更加愤怒的表情表达了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指责。
基于以上两点,“香水女生”想不红都难。但她忘了这毕竟是网络时代,证伪比证实更容易,随着纸媒的介入,随着北外知情者以及她的同学站出来表态,一场并不诡异的炒作就这样被戳穿了。
当然,无论“香水女生”意欲何为,都需正视的是,她之所以能一呼百应,是因她的确一定程度上戳中了现有教育体制的积弊。因此,尽管此事件会很快平息,但对教育体制的反思却需继续。(《河北青年报》)关于反体制。在网络上,谁越敢骂,谁越能引起网友围观、附和甚至赞美,而骂体制是一件并不冒险却能博取高喝彩率的事情。应该说,有的人真心“反”体制,他们的“反”更多的是通过对体制的剖析,来引起疗救的注意,或者通过与体制的不合作,来凸显体制改革的必要。显然,这值得尊敬。但不排除也有一类人,扛着反体制的大旗兜售私货,一边享受网民的赞美,一边暴得大名,这样的反体制令人厌恶。诚然,现行教育体制有没有值得诟病之处?当然有!问题是,不能为炒作而反体制。
关于悲情。每个人都有柔软的心理。“香水女生”在其博客里向网民呈现的正是弱者形象,极大满足了网民“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强者心理,更激发了他们对弱者的同情,因此当“香水女生”的博文被醒目推荐时,绝大多数网民不吝力挺,以更加愤怒的表情表达了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指责。
基于以上两点,“香水女生”想不红都难。但她忘了这毕竟是网络时代,证伪比证实更容易,随着纸媒的介入,随着北外知情者以及她的同学站出来表态,一场并不诡异的炒作就这样被戳穿了。
当然,无论“香水女生”意欲何为,都需正视的是,她之所以能一呼百应,是因她的确一定程度上戳中了现有教育体制的积弊。因此,尽管此事件会很快平息,但对教育体制的反思却需继续。(《河北青年报》)
来源: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