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免检 质量就能保证?
2009-03-17

2009年03月17日 07:58:30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记者 刘毅非

    “三鹿奶粉”事件之后,我国废止了食品类生产企业的国家质量免检制度,在那之后全面取消产品免检制度的呼声不绝于耳。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提出建议:全面取消运行了近9个年头的产品质量免检制度。“国家免检”制度是否应尽快全面取消?全面取消免检制度是否就能提高产品质量呢?

    2008年9月17日,质检总局发布公告,决定从即日起,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相关企业要立即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其生产的产品和印制的包装上已使用的国家免检标志不再有效。 中新社发 吕建设 摄

    曾经风光无限的“国家免检”

    为了促进企业提高质量,避免各种重复性的检查,减轻企业的负担,我国自2000年开始实施产品免检制度。申报免检资格的企业,其产品必须达到质量长期稳定、市场占有率高、质量保障体系健全等条件,经国家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连续三次以上抽查合格后,才能确定为免检产品。免检产品生产企业必须定期报告质量状况。质检总局每年组织对免检产品开展国家监督抽查,实施严格监管,确保产品质量。

    到2007年底,我国共有4273家企业的196类产品获得国家免检资格,涵盖食品、日用消费品、工农业生产资料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各个行业,遍布全国31个省区市。 

    辽宁省沈阳市民肈艳霞女士说:“买个油盐酱醋啥的,习惯了有免检标志的了,没有这个标志虽然不表示不合格,可心理上就是觉得免检的产品更让人放心。”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许多消费者都与肈女士有着同样的感受,“国家免检”商品已然成为消费者们消费信心的保障。在产品宣传和销售过程中,“国家免检”更是生产企业拿来宣传的亮点和重点,各类产品生产厂家都不遗余力的迈进“免检”这道门槛。

   “国家免检”公信力遭受空前挑战

免检等于免管? CNSPHOTO提供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国家质检总局决定停止实行食品类生产企业国家免检,国务院办公厅也发出了关于废止食品类生产企业的国家免检制度的通知,要求停止所有食品类生产企业获得的国家免检产品资格,并要求相关企业停止其国家免检资格的相关宣传活动,自2009年1月1日起,所有食品企业不得再使用印有免检标志的包装。

    其实,早在“三鹿奶粉”事件之前,金龙鱼等国家免检名牌产品就已经被发现有不合格的现象,当时在消费者中曾引起过不小的波动。三鹿事件使“国家免检”这块招牌的声誉彻底地跌入了低谷。然而那还不是谷底,随后国家在包括奶制品在内的若干免检食品中,都发现了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现象。

    在非食品类产品中,也发生了一些“免检产品”受质疑的事件。在近日召开的吉林省纪念3·15消费者权益日上,吉林省消协公布了一起国家免检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引起的消费纠纷。消费者于某在吉林市一家大型家居广场购买了一种较为高档的“美感白”抛光瓷砖。该瓷砖是某厂家新研制的产品,并且属于环保型的国家质量免检产品。于某以每块瓷砖150元的价格购进了150块瓷砖,共计人民币22500元。四个月后,于某发现瓷砖由白变黄,并出现退色、变色等现象,“美感白”变成了“斑点黄”。于某几次找到经销商交涉,但始终与经销商无法达成和解。后经消协多次调解,最终商家一次性赔偿消费者15000元。

资料图 CFP制图  

    吉林省消协提醒消费者,购买家装材料,不要盲目轻信所谓的“免检”商品,也不要盲目的认为价格高质量就好,而是要看该品牌的厂家资质,产品是否有检测报告。

    “国家免检”不再是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其公信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非食品“国家免检”行得通吗

资料图片

    2008年9月18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第109号令,公布了关于废止《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的决定。国家工商局发布《关于禁止在广告中使用“免检”内容的通知》,要求工商执法人员加强对广告中涉及质量免检内容的监测检查,对广告中出现“国家免检产品”等涉及质量免检内容的,责令停止发布。但是这些都没有对非食品类产品是否继续使用免检标志做出详细的解释和规定,许多产品仍在打着“国家免检”的旗号在市场上进行销售。

    在本次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建议为维护中国企业产品质量形象信誉和消费者合法权益,进一步严格监督检查产品质量,应全面取消产品质量免检制度。

    常德传认为,实行产品质量免检制度,出发点是好的,在促进企业发展方面起到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免检制度存在三个无法回避的矛盾。首先,客观上给企业在产品质量方面提供了“弹性操作”的空间。一些企业为降低成本,不惜以次充好,假借免检招牌逃避了检查,生产出来的劣质产品堂而皇之进入市场,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其次,免检制度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础。“免检制度既不是行政许可,也不是行政处罚,纯粹是行政机关在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减少自身责任,实行选择性执法的借口。”第三,给某些行政执法人员提供了权力寻租的空间,滋生腐败。执法人员在产品检验还是不检验、如何检验等问题上,可以与生产厂家讨价还价,国家法律尊严荡然无存,公平竞争的原则被破坏。

    针对全面取消国家免检制度的呼声,也有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对一些与生命和人身安全没有直接影响的产品是可以继续实施免检制度的。只是如何获得免检资格,以及如何对免检企业进行监督需要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在北京一家媒体工作的小朱说:“‘免检’不等同与不监督,如何做好既能保证国家对产品质量的有效监督,又能减少企业负担,防止地方保护主义抬头,是国家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该认真考虑的。”

    吉林省工商局消保处徐处长说,产品质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无论有没有免检,企业都应该把好产品质量关,最起码需要达到国家相关要求的产品标准,这也是企业的基本责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