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与客随主便
2009-03-12

2009年03月12日 00:00:26  来源:新华网 

    王甘武 

    随着中国游客的足迹越来越多地踏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土地,一些批评中国人在外行为举止不当、不文明的声音也时常泛起。一时间,骑上华尔街的铜牛拍照成了羞臊我辈的铁证,只用中文书写的文明提示成了寒碜国人的标识。为此,国内大呼丢人现眼者有之,痛斥素质低下者有之,深感须加强教育者有之……

    有一种声音和上述看法迥异。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在接受记者采访谈到国民出游形象问题时,坦率地指出,其实这些并不是“陋习”,只是大家习惯不同而已,需要双方一同沟通。

    “国人出游形象不佳系文化差异”,这样的见解从见多识广的外交官员口里说出,分量自然不一般。尽管我们不否认像随地吐痰这样的坏习惯放在哪个国家都不文明,但国人出国旅游遭遇的不文明指责中,确有一些属于不符合当地习惯的问题。由此产生的不同评价就不宜简单地扣上不文明的帽子。

    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习惯习俗大相径庭。走出国门,咱就是客。中国有谚:入乡随俗。在人家地面上,就应该多了解一些人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尽量符合人家的标准。这样做不光能增长知识,还可以减少误会,体现风度,在尊重中赢得友好,在友好中实现交流。现在有的出境旅游团行前增加了有关目的地国的文化习俗注意事项的介绍提醒,值得提倡推广。

    不过中国还有句老话叫客随主便。西方游客到中国来本是客,但在一些场合,客带给主人的,却是不便。在一些景点,外国旅游团的大巴总能挤占离入口最近的停车位;大街小巷的双语路牌让懂英语的外国人充分体验什么叫宾至如归,有的高档写字楼的纯英文标识反倒让国人恍若置身异乡。如此超国民的优待在很多细节上都有体现,不一而足。两种待遇、两种评价、两种思维的背后,是长久以来形成的对待“洋”和“土”的心理、思维定式。

    洋人(一般特指西方发达国家国民)虽是客,但沾了“洋”字,就拥有了高出本地主人的资格地位,优先、照顾、另眼相看等等待遇随之而来。时间长了,洋人也习以为常,感觉这种过分的优待是天经地义。虽然“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在一些方面,国人不能做的,洋人可以;国人不能享受的,洋人可以;国人洋人都可以的,洋人优先的现象依然存在。

    经历30年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已经屹立于寰宇,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的分量足已让世界惊叹。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更多地开展国际交流,开放的国门在迎进更多外国人的同时,也有更多国人迈出了向外的脚步。时代变了,世道改了,中国人的主人意识也该与时俱进,回归应有的位子。热情友好地对待客人体现中华民族的美德,尊重别国的文化习俗展示文明古国的胸怀,维护国民应有的平等权利彰显国家进步的水准。站稳脚跟坚持自我,张开双臂拥抱世界,中国才能变得更国际,更中国。(王甘武)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