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酒”与“剪辫子”
2009-03-11

2009年03月11日 08:41:59  来源:新华网 

    严朝霞

    中午不喝,晚上可以喝,按下葫芦浮起瓢。就像“剪辫子”,革命者来了剪辫子,复辟者来了戴个假辫子。“禁酒令”让公务员们中午是“革命者”,晚上是“复辟者”。

    日前,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弘昌集团董事长陈世强表示,已经联合27名政协委员联名向大会递交提案,建议在全国推行“禁酒令”,禁酒的对象只是公务人员,禁止的时间是工作日中午,并称每年至少可以节省1000亿元的行政性招待支出。

    “禁酒令”又一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一是酒害人;二是浪费。不知怎么的,这让笔者想起了“剪辫子”。清末民初,剪不剪辫子事关你有无革命的决心。以至于,后来的人们说起当时的革命来,津津乐道地却是辫子。酒,一旦与公款吃喝扯上关系,就与文化绝缘,而成了罪大恶极的罪魁祸首。

    不知道陈世强委员是否了解2007年初河南信阳市就出台“禁酒令”的前前后后。“禁酒令”据说让信阳半年就减少开支4300万元,但当地的一酒厂一年销售额下降三分之一,河南酒业协会甚至找律师论证,认为“禁酒令”违法。“禁酒令”的“绊脚石”不少。但信阳那位“不是铁腕,是铁心”、坚决推行“禁酒令”的市委书记王铁也认为只能中午禁酒,他也撼不动中国的酒文化。

    中午不喝,晚上可以喝,按下葫芦浮起瓢。就像“剪辫子”,革命者来了剪辫子,复辟者来了戴个假辫子。“禁酒令”让公务员们中午是“革命者”,晚上是“复辟者”。

    和王铁一样,陈世强的“禁酒令”也在围绕“酒”做文章。有事没事,拿酒出气。酒是人喝掉的,人是活的,干吗不找人的岔,不找制度的漏洞?

    王铁在信阳推“禁酒令”,有三个“钦差”配上新车、摄像机、录音笔和酒精测试仪,并且随时随地看谁“脸红脖子粗”,甚至在市委常委会议开着半拉会时闯进一个“钦差”给常委们测酒精。全国推广“禁酒令”是否也要如法炮制?

    找“酒”的“岔”,就是找“人”的“岔”,就会得罪人,就会推行难,甚至可能夭折。笔者以为,与其艰难禁酒,不如让政府财政支出公开化,纳税人的钱怎么花,纳税人最关心,比“钦差”眼更亮。同时,要规范政府财政支出审核,从源头上先堵漏,没钱还怎么买酒喝?如仅仅在“酒”上做文章,累死了“钦差”不说,“禁酒令”还可能落个不了了之的下场。

    革不革命,关键是行动,不是辫子;减少行政开支,关键是财政支出的透明化,酒不过是被人搅浑的水。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