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04 14:04:15) 乌蒙流浪者近期博文 来源新浪网
3月5日,这是一个日渐被我们遗忘的日子。
如果不是校团委通知学生捐款献爱心,我也已经忘却这个日子,而在二十多年前我们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3月5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唱关于雷锋的歌曲,写关于学雷锋的文章,办关于雷锋的黑板报,象雷锋那样去做好事,评选学雷锋积极分子......,虽然岁月已经远逝,虽然也有流于形式的嫌疑,但现在回想起来,那些日子真的很让人回味,影响着我们这一代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现在“学雷锋做好事”的难度比二十多年前大多了。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社会新闻,大意是一位老人不小心摔了一跤,但周围的人没有一个“敢”去把老人扶起来,原因很简单,怕被老人“讹诈”(这样的事情的确偶然有所闻),直到这位老人说出“是我自己摔倒的。”这句话后,才有人去把老人扶起来。曾几何时,做这样的事情非常简单,任何人见到老人摔倒都会主动地去把老人扶起来,但现在却变得越来越复杂,甚至会承担风险。
在去年3.5期间,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新闻:大意是一位记者尝试在3.5那天象雷锋那样去做好事,当他试图帮一位老人拎行李包的时候,老人却用异样的眼光看着他,当他试图帮助一位母亲抱孩子的时候,那位母亲的警惕眼神就差点把他的心给捅穿了......这位记者原计划做二十件好事,结果只有两件好事勉强完成。
这位记者感言,如果雷锋叔叔活到现在,想做好事可没有那么容易了。
很多年以前,网络媒体已经开始就诸如“现在还需不需要雷锋精神”和“雷锋精神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吗?”等问题进行讨论,坦诚地说,雷锋精神的确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原因很简单,现在社会信任的缺失总会让很多简单而真诚的举动变得异常艰难,而社会过多的骗局总会让一颗颗善良的心感到寒凉。
我们是不是已经陷入信任危机?信任危机与道德危机总是相伴而行的.
不过,雷锋的影子虽然已经越来越远,但我依旧相信,这个社会还是需要一种精神,一种象雷锋那样的钉子精神,象雷锋那样把点滴关爱献给他人的精神,如此,社会才有温暖,否则,即便是我们的经济飞速发展了,我们精神依旧生活在冰窖里。
“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这是一句我们都很熟悉的话语,随着历史的进程,雷锋精神或许会被我们淡忘,或许我们会重塑另一个精神坐标,但有一点是我们的共同期望:人与人之间坦诚,融洽,互助,同乐,人类最美好的东西都在我们的点滴举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