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4月04日 08:30:00

资料图片
再过两天,学雷锋纪念日又要到了。许多单位正摩拳擦掌,准备上街做好事。近年来,许多学雷锋活动都流于形式往往红旗一插,横幅一拉,擦擦扫扫、整整修修,似乎有声势,但却难持久,甚至导致了群众对学雷锋活动的误解。(3月2日《徐州日报》)
每年3月,雷锋二字就成为“热词”,恰也证明,经过比较和鉴别,人们深切地感悟到,雷锋精神不但没有过时,而且也不会过时。搞市场经济,讲价值规律,然而市场和精神道德是两个不同的范畴,等价交换的原则,不能简单地从前者移植到后者的领域之中,奉献依然是我们社会高高飘扬的旗帜。
不能一概反对上街做好事——活动是内容的载体,形式不等于形式主义;上街做好事是雷锋精神的体现之一,可以倡导良好的社会公德,净化社会风气。但是除了3月5日这一天的活动,学雷锋更要重在“活学”。所谓“活学”,就是不能仅仅局限于3月5日这一天打着彩旗、拉着横幅上街义务劳动、便民服务,而更应该领悟雷锋精神的精、气、神,将其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
雷锋精神之所以永恒,就在于它与敬业、奉献的时代精神息息相通。精益求精做好本职工作,满腔热忱为群众服务,才称得上学到了雷锋精神的精髓。舆论历来对“年年三月学雷锋,来去都是一阵风”颇有微词,透过表面看就里,其着眼点并非是要求大家一年三百十五天,天天上街做好事,舆论对“一阵风”的批评,实际上恰恰是对“活学”雷锋也就是立足本职学雷锋的呼唤。
学雷锋贵在“活学”,而“活学”就是一个动态的持之以恒的过程。是否真心实意地学雷锋,并不只是看其3月5日这一天有没有上街“奉献”;倒是如果大家一窝蜂跑出去“奉献”了,丢下一堆工作没人干,这样的“奉献”不但全无意义,更是曲解了学雷锋的本义。至于如果3月5日这一天上街服务时满面春风,其它的日子里却又满脸冰霜,对群众麻木不仁,对工作敷衍塞麦,那么不仅是把学雷锋变成了逢场作戏,更是与雷锋精神南辕北辙了。(奚旭初)
编者按:
在当今社会,想要学雷锋,似乎增加了重重困难
2月22日,南京一老汉在公交站台下车时,不慎跌倒在地,跟在身后的乘客没人上前扶他,老汉大喊:“是我自己跌的,你们不用担心。”听了这话,五六名乘客上前将老汉扶起,并拨打了110报警。
刘老汉告诉民警,他跌倒以后,周围的乘客都不敢上前扶他,他能够理解,所以才撇清关系,先承认是自己跌倒的,这样乘客们都排除了顾虑,自然会上前帮忙。>>>>>>全文阅读
新时期到底怎样学雷锋?
笔者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学雷锋活动,必须与时俱进,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歪曲和亵渎雷锋精神。我们要认真总结新时期以来学习雷锋的经验教训,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学雷锋的新形式。只有这样,学习雷锋的活动才能坚持长久。以下是笔者总结归纳近十多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可行做法,值得我们在今后学习雷锋的活动中借鉴。>>>>>>全文阅读
让人欣闻的是,雷锋精神依然在延续着,我们希望,他能走得更远
今年3月5日是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46周年。昨日(3月3日),乌鲁木齐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的10名警员来到乌鲁木齐市精神病福利院,为福利院铲除了3000多平方米的屋顶积雪。>>>>>>阅读全文

红领巾义卖后的爱心款将陆续捐献给山区留守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