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我爱宝宝”看中国
2009-02-17

2009年02月17日 00:00:41  来源:新华网

   郭天民

    温家宝总理在英国访问时,到剑桥大学演讲,受到中国留学生的热烈欢迎,有的学生甚至打出“我爱宝宝”的中文标语。堂堂国务院总理,取其名中一字,亲昵地称呼为“宝宝”,表面看似乎不够严肃庄重,实际上却是学子们表达尊敬和爱戴的一种特殊方式。

    中国历来有为尊者讳的传统,在封建社会,不仅帝王将相的名字不能直呼,就连父母的名字也不能随便叫。如果遇到与尊者名字相同或相似读音的字,要回避或加以变通,所谓“耳可闻,口不能道也”,否则就是大逆不道。唐朝诗人李贺,就因为父亲的名字叫“晋肃”,与进士谐音,结果为了避父亲的名讳,一生不得考进士。

    解放后,这种传统观念并没有因封建制度的推翻而改变,反而在个人崇拜思想的影响下,人们对领导人的名字敬畏有加,奉若神明。直到1984年国庆游行,大学生大胆打出“小平你好”的横幅,才对这种观念有所突破。中央第四代领导集体执政后,网民们有感于党和政府的亲民政策,开始亲切地称胡主席为“胡哥”。这次留学生们打出“我爱宝宝”的标语,不仅显示了他们思维的活跃和大胆,也说明中国已经走出个人崇拜的怪圈,中国的民主政治正在回归正常,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已经由“神”还原为“人”。

    这种称呼方式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温总理是一位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好总理,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温家宝总理上任以来,一直致力于关注民生,改善民生,主持制定了一系列亲民、爱民政策。他经常深入到贫困地区考察情况,了解民众疾苦。每年的除夕夜,都是到农村、工厂甚至矿井下和群众一起过年。人们忘不了,冰雪灾害中,温总理顶风冒雪视察灾情,地震大难中,温总理冒着余震指挥救灾。今年在地震灾区,温总理甚至扎上围裙亲自为灾民炒菜准备年夜饭。温总理的亲民形象越来越清晰,他崇高的人格魅力,为其赢得了“平民总理”的美誉。

    反观一些职务远远低于温总理的领导干部,甚至一些最基层的干部,不是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事,而是做样子、摆架子,故作威严,拒人千里。记得北京有一位区长,因为记者拍的照片没能展现其光辉形象,就对记者兴师问罪。这种领导干部,思想里根本没有公仆意识,而是满脑子“主子”意识,群众不敢也不愿对其有亲昵的称呼。

    当然,我们并不提倡对所有的领导干部都用亲昵称呼,但是从群众对领导干部的称呼上,却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地了解领导干部的人品和干群关系。当年兰考人民的一声“老焦”,就是对焦裕禄的最佳褒奖。因为群众心里都有一杆称,只有那些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干部,老百姓才愿意从感情上亲近他,从心底里尊敬他。正如诗中所说“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