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
2009-02-16

2009年02月16日 08:54:06  来源:新华网 

    许博渊

    这个帖子的标题完全抄袭半个多世纪前《人民日报》一篇社论的标题,因为那篇社论所提出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所以顺手抄了下来。

    重提这个问题是因为今天读报时又一次受到了刺激。一张有影响的报纸上赫然出现这样一个标题:“肢体语言也显‘身家’”,说的是有钱人往往有粗鲁的肢体语言。显然,这里的“身家”应该是“身价”。《参考消息》的编辑技高一筹,准确地运用了这个词,同日的报纸有这么一个标题:“俄罗斯富豪身价暴跌”。

    词汇的运用往往是一阵一阵的。有的词,没有人用的时候如同冷宫里失宠的娘娘,无人理睬,一旦有人用了,就会在短时间内突然走红,你也用我也用,大家都来用。“身价”一词现在正走红,几乎随处可见,但用错的实在是太多太多,大都将它与“身家性命”的身家搞混。因为见报率高,产生的“毒副作用”也就大,不得不专门拎出来展示一下。

    本人丝毫没有嘲笑编辑记者水平低的意思,因为自己水平也不高。之所以忍不住站出来说话,正是因为自己吃过这方面的亏,有过教训。主要教训是不肯查词典字典,偷懒,大而化之,人云亦云,想当然,而当发现出了错以后,又后悔莫及。渐渐地,就产生了一种过敏症。

    这不,几天前我刚刚犯过一次过敏症。我在一篇小文章中用了一个成语“临事而惧”,出版单位的编辑犯了一个编辑之大忌,没有和我沟通就擅自改成“临事不惧”。我本意是想表扬人家办事认真,说人家面对驾轻就熟的事情也心情紧张,战战兢兢,这么一改,就变成说人家是一个傻大胆。我因此无地自容而且患得患失:丢人现眼哪!如果文后没有出现我的名字多好呀!

    现在用电脑写作,一般不会写错字,多一笔少一笔,或者偏旁写错的事情没有了,但极容易选错字。这就要非常小心,要多查字典、词典,弄清楚你所要用的字和词的确切概念。古人将“字”或者字的概念称作“名”。大教育家孔老夫子很重视正确运用字的概念,他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你不能正确理解一个字的概念并正确地运用它,你就无法准确地表达自己,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就办不好事情。现在大家推崇孔老夫子,他确实有许多很好的话,问题是要照他的意见去做,不能只在口头上推崇,说他如何如何了得,中国社会如何如何少不了他等等。

    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瑰宝,是一个民族在文化大融合中得以存在于世的诺亚方舟。愿搞文字工作的人们都珍惜它,准确地运用它。往大里说是爱国,往小里说也有利于你谋职谋生。话说到这个份儿上,有关编辑记者不会骂我多事吧?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