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适合申办世界杯吗?
2009-02-05
2009年02月05日 09:10:41  来源:新华网

世界杯奖杯(资料图片)

瑞士苏黎世当地时间2月2日晚24时(北京时间3日上午7时)是国际足联规定的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的申办国提出初步意愿的截止日期,目前已经有澳大利亚、俄罗斯、英格兰、葡萄牙和西班牙、荷兰和比利时、日本、卡塔尔、印度尼西亚等约10个会员提交了申请。

正方:应该——申办世界杯不是足球强国专利

    中国申办2018年或2022年世界杯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媒体在其中推波助澜,广大民众也翘首企盼。近日,英国著名足球网站日前就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是2018世界杯最佳亚洲举办地吗》的评论。此前,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也曾在私下场合表示:“相信中国(主办世界杯)没问题。”但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三缄其口,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截至2月3日,国际足联需要申办国口头表达申办意向,但依然未见有关部门的答复,办还是不办。2月16日,国际足联将给口头表达申办意向的协会发去正式的申办书,并要求提供详实的材料。3月16日,各申办国将上交完整的申办书。在4月份,国际足联将下发申办协议书与主办国协议书。如果错过上述时间,我国将无缘申办世界杯足球赛。
    
    在民间呼声极为迫切时,出现了两个阵营的意见。有部分人认为我国不宜申办世界杯足球赛,理由是中国足球水平每况愈下,其状惨不忍睹,国际排位下滑,民众对此怨声载道。在我国举办世界杯,国家队难有出色表现,顶多是陪太子读书,无所作为。为此,有部分人惊恐万分,生怕目睹韩日世界杯赛场上被人蹂躏的一幕,颗粒无收,尽饮6弹以上,打破羞耻的历史,颜面无存。这种心情可以理解,而且是一种爱抚中国足球,体恤他们的表现,放大点就是爱国主义。
    
    力挺派也不在少数,我也是其中之一。是否申办世界杯足球赛,我们要分析研究举办的现实条件,组织能力,产生的意义,以及能够带来哪些收获。申办世界杯,并非足球强国的专利,可以说与足球的强弱有一定的关系,也并非绝对,不能一味纠缠于足球水平不发达而裹足不进。从1930年第一届乌拉圭世界杯开始,每4年一届,至今已经举办了18届。其中多数举办国是世界足球强国,但也有像墨西哥、韩日世界杯、2010年的南非世界杯等在足球欠发达的国度承办。所以说,申办世界杯与足球强国没有直接的联系。上述三国(南非也将收获很多)在举办世界杯后,对本国足球运动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足球水平有长足的进步。还有德国的足球发展,面对二战以后家国破损,通过举办世界杯重塑形象,寻找信心,经过努力成为足球强国。如果非要等到我国把足球搞上去,在世界杯赛场上夺得一座“大力神杯”回来,才扬眉吐气地申办,恐怕要等白了少年头。那是一种狭隘的思想,没有将视野放到积极的意义上来。
    
    单纯从足球运动的角度来说,在我国举办世界杯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我们的足球水平较差,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固步自封,一味追求名利。而没有将足球运动还原它本来的面目,反而成为某些人邀功请赏的工具。足球运动要回到它自身的运行规律上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来自世界各国的足球劲旅汇聚一堂,难道不是一次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如果申办成功,还有8年多时间准备。若找到自己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奔着在本国举办世界杯的机会,增强信心,全国齐努力,不敢妄言国足在世界杯上夺冠,惊艳世界,起码也有所表现。进个8强什么的,也未必不可能。
    
    举办世界杯足球赛,将会给我国带来更多更大的挑战。虽然去年承办了“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但世界杯的举办牵涉面广。需要的比赛场地较多,需要10到12个城市同时鸣哨。其中又涉及安保、海关和外交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而申办世界杯这样的国际性大赛,并非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足协就能单方面拍板决定的事,按照程序而是要请示上一级机关审批、多个部门协调。
    
    我们是否具备“多点开花”的实力,回答是肯定的。1991年在广州举办过第一届女足世界杯;2004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亚洲杯;2007年9月,有16支球队参加的女足世界杯赛在中国的成都、武汉、杭州、上海、天津五个赛区成功举办。以及奥运会的足球比赛等国际性比赛,都为我们承办世界杯积累了丰富的组织经验。经济实力也没有问题,再过8年将更加美好。软件硬件都具备,广大百姓也盼望,国际足联也有意让我国举办。我们不能错过这样的机会,应好好把握这样的机会。
    
    世界杯乃“世界第一运动”大会,其号召力甚而有赶超奥运会的趋势,关注度高,2006世界杯电视观众人数达500亿人次;参与人数众多,各个大洲都将提前进行世界杯预选赛,参与的国家众多;持续时间长,不但预赛时间长,最后决赛阶段的比赛也较长。直接的广告将是各路商家争相抢夺的对象,2006年德国世界杯组委会最终获得纯利润7500万美元。电视转播、宾馆、交通、旅游等产业都将直接受益,还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除了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外,还将给我国推广改革开放形象,展示几千年的灿烂文化,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与交流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奥运会后掀起一股崭新的高潮。(娄义华)

反方:不应该——中国足球只能靠自我救赎

    新华网北京2月3日体育专电(记者马邦杰)申办2018年和2022年世界杯最后报名日期已过,国际足联公布的申办名单上没有出现中国的名字,这或许会让一些对中国申办抱有很高期盼的热心球迷感到失落。但如果冷静分析一下这两届世界杯的申办形势,中国没有参与这场代价高昂的角逐实为明智之举。

    申办世界杯足球赛有时很容易,比如巴西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2014年世界杯的举办权;而南非在输掉2006年世界杯的申办大战之后,也轻而易举迎来了2010年世界杯。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