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城民工”返回何处?
2009-02-05

作者: 叶锋    发布日期:( 2009-02-05 )

    “在家呆不住,先回来再说。”石志根说。往年春节,这位来自安徽阜阳颍上县的农民工要在家等到元宵节过后才回到上海闵行区的厂里上班。而在去年年底,这家受金融危机重创的企业被迫裁减了一批员工,石志根是其中之一。对于在上海打了近10年工的他,离家来沪就是“回上海”;不过,此番大年初七就返城的他,已经丢掉了“饭碗”。

    石志根是成千上万返城但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工之一。新年伊始,数量庞大的“返城农民工”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他们的就业问题几乎牵动着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全部神经。

再次回到了城市,却发现工作没那么好找了(资料图片)

     节后返城农民工遭遇新年就业困局的首个“冲击波”

    春节前离沪前,石志根已经退掉了在工厂附近租住的房子。这次回上海,他暂时住在老乡租的房子里,“这样大家找工作时通信息也方便一点”。为重新找工作,这几天,石志根和他的老乡们已经走了3家企业、4家劳动职业介绍所,打了许多电话,还花钱去网吧上网查询,但没有一家企业和职介所可以提供岗位。

    离家时,石志根怀揣着1000元钱。眼见着工作没有着落,钱却越来越少,这种日子让他有些恐慌。

    “我是坚决不愿意呆在家里了,”这位34岁的高中毕业的农民工说,“但如果在城里没有工作,又怎么办呢?”原来石志根还曾设想把8岁的儿子带来上海读小学,但现在他连自己能不能在上海立足都是个问题了。

    石志根是因金融危机遭遇就业难题的成千上万名农民工之一。在2月2日的国新办新闻背景吹风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引用相关权威调查介绍,在我国1.3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有15.3%的农民工因金融危机而失去了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推算起来,这一农民工群体人数约有两千万。

    石志根说,自己已经不大适应在农村生活。“家里不像单位的宿舍,没有暖气,冬天冷得呆不住;自己种不来地,而且家里的地早就全部承包给别人了,想种也种不了;在家里呆久了,感觉特别不知所措,”他说,“再难我都要在城里找到工作。”

    像石志根这样“离岗不离城”的农民不在少数。记者在上海火车站随机采访了几位返城农民工,他们相当一部分都是年前因企业停工、减员而回乡,年后返城重新找活干的。

    在不久前结束的上海“两会”上,上海市人力资源劳动保障局的一位负责人向政协委员们坦言,由于企业用工签约一般在2、3月份,再加上《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许多企业虽然在2008年处境困难,但要中途毁约违法、大规模裁员还有些顾虑。但是,等2009年农民工回家过完年后返城时,许多企业就可以名正言顺地表示“不要人”了。今年2、3月份,大量返城的农民工需要重新就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特殊时期:农民工“一人就业,众人相帮”

    “上海总有需要我服务的家庭。”33岁的苏秀玲刚从家乡安徽省庐江县过年回来,2月1日一早就来到上海市妇联巾帼园家政服务公司门店,“今天是大多数上海市民上班的第一天,希望我也能找到合适的工作。”苏秀玲已经在上海当了3年的住家保姆,且烧得一手好菜,一般在一周内就能掌握并适应所服务家庭的口味。她很快就获得了一个面试机会。上海市妇联巾帼园家政服务公司现有1万多名家政服务员,其中80%以上是农民工和外来媳妇。更重要的是,除了提供上岗培训外,公司还开设各类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

    保姆、钢筋工、泥瓦匠、生产线工人、销售人员……活跃在各个岗位上的农民工群体,在就业遭遇困难的时候,得到了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合力相助。农民工就业,成为一个牵动政府和社会全部神经的大大的民生问题。

    2009年,中央连续第六次将“一号文件”锁定为“三农问题”。而与往年关注“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有所不同的是,这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支持企业多留用农民工,督促企业及时足额发放工资,妥善解决劳资纠纷。对生产经营遇到暂时困难的企业,引导其采取灵活用工、弹性工时、在岗培训等多种措施稳定就业岗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意见》还强调:输出地、输入地政府和企业都要加大投入,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

    输出地为回乡农民工寻找就业出路,输入地则为返城农民工广寻门路。比如,上海普陀区政府结合迎世博建设项目,充分挖掘劳动岗位潜力,增设新岗位1600余个,力争在最大程度上解决农民工的就业难题。不仅如此,普陀区政府还承诺提高一线农民工的收入,平均每人每月增加工资约200元。

    上海浦东一家民营企业雅科集团以生产婴幼儿纪念品为主业。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去年第四季度起,公司经济效益明显下滑,产品在国内外的销售遇到不小阻碍。员工们加班时间缩短了,年终奖也减少了。不过,公司近200名农民工,没有裁减一名。公司总裁柯志坚表示:“很多员工都在企业工作了近10年,为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危机当前,无论用什么办法,公司也不会辞退一名农民工!”

     促进返城农民工就业还不能止于“三把火”

    各级政府密集出台的促进农民工就业的政策,将有效促进返城农民工的就业。企业负有责任的“不裁员”的表态和努力,也给广大返城农民工吃下了“定心丸”。不过,对于数量庞大的返城农民工来说,要使他们工作找得着、干得久,在“三把火”过后,无疑还需要扎扎实实的政策落实和持之以恒、具体而微的努力。

    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协力律师事务所管理委员会主席游闽键提出,在返城农民工就业趋紧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应及时通过多种方式把用工信息免费发布给农民工,有效减少农民外出务工的盲目性。

    他提出,上海等城市应该建立统一的、适时的农民工就业信息发布平台,每周发布综合报告,对已有需求和供给进行分析,在农民工较为集中的区域比如火车站、汽车站、农民工输出集中的省份进行发布,引导农民工的流向,减少其流动的盲目性。

    上海一些政协委员还提出,特殊时期,政府部门应适当调整工作节奏和工作方式。譬如,对劳务市场应更充分地向返城农民工开放,相关部门应主动提前与企业联系,帮助农民工尽早落实岗位。而对于那些无力解决住宿,流落于街头、地铁站的返城农民工,救助部门应给他们提供临时的救助,解决其吃住问题。

    客观而言,没人能保证进城农民工都能获得一份工作,但让返城农民工满怀憧憬而来,最终满怀希望地留下,或满怀感激地离去,并非不可做到。促进返城农民工就业,政府、企业和整个社会应发挥最大的智慧,尽到最大的责任。

来源:三农在线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