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禁放时期的安静夜晚
2009-02-03

2009年02月03日 08:33:00  来源:新京报

    别再沉溺于“爆竹声声报平安”的旧梦中了,“爆竹声声”带来的是“不平安”。建议赶快复归“严禁”,至少在城市中心区禁绝。其实,“禁改限”的法律根本就是无法执行的,除非每个家庭都出一名警察来监督。

    很想安静地过一个春节,看看书,听听音乐,从这牛那牛的喧嚣中逃遁出来,思谋一下“牛年之计”。为了求静,婉拒了朋友们把酒看春晚的盛情相邀,一个人待在屋里,拔掉电视插座,让巴赫的《羊群安详地吃草》出场。

    但偏偏忘记了生活在城市,忘记了渐走渐远的鞭炮声已经“禁改限”了。除夕之夜,先有零星的鞭炮声,只好把音响的音量调大一些。但渐渐地,发现巴赫的声音还是压不住爆竹声。临近新春钟声敲响时,窗外烟花四起,炮声隆隆,一位学长打来电话,只听到一句愤怒的抱怨,“你们搞媒体的,好好监督一下,是谁在违规放鞭炮,让人不得安宁……”钟声敲响了,爆竹更加振聋发聩,早把巴赫给吓跑了,却吓醒了众多私家车,鬼哭狼嚎般的各类警报器此起彼伏。

    很怀念鞭炮禁放时期的安静夜晚。即便在城市,亲朋的祝酒声和春晚的歌声总是除夕夜的主角,让人轻松舒缓,倾听新年钟声的心情都诚恳许多,还会不约而同地倒数最后几秒钟。最重要的是,人们听不到死人伤人的坏消息。

    大概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北京禁放烟花爆竹的新风吹到国内各城市,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开始普及。无论在上海、成都还是在深圳过年,人都不会被爆竹搅得惶惶不安。那么,为什么烟花爆竹又在城市杀了一个回马枪?

    据笔者了解,还是北京领风气之先,2005年北京市人大通过烟花“禁改限”条例,决定在北京五环路以内的地区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地区,每年农历除夕至正月初一全天及初二至十五每日的7时至23时,可以燃放烟花爆竹,其他时间不得燃放烟花爆竹。从此以后,“禁放”的城市到今年都逐渐改成“限放”,于是出现了山东潍坊鞭炮爆炸事故,13人死亡;福建长乐“1·31”酒吧重大火灾事故,15人死亡;出现了兰州儿童被鞭炮炸伤住院悲剧。

    值得一提的是,1985年至2005年,全国发生烟花爆竹安全事故8532起,死亡9349人,死亡者中农民工占75%以上。2007年死于烟花爆竹生产的人数是54人,刚过去的两个月死于烟花爆竹生产的人数是23人。“禁改限”的生命代价,是何其沉重。

    不仅如此,“禁改限”同样增加政府成本,无论是对烟花鞭炮制造商的监管成本,还是对经销商的资格认定成本,以及对不守法公民的执法成本。“禁”易执行“限”难限,“限”给人的信息是最好不为但可侥幸,于是不符合资质的企业在从事作坊生产,非专业的经销商可能出售危险品,公德意识不强的人为自己的乐而越限放鞭炮,政府可为的就是备好消防车救火,但却防不胜防,导致事故数和伤亡数低于前一年,就是政绩。

    别再沉溺于“爆竹声声报平安”的旧梦中了,“爆竹声声”带来的是“不平安”。所以啊,还是赶快恢复禁令吧,至少在城市中心区禁绝。其实,“禁改限”的法律根本就是无法执行的,除非每个家庭都出一名警察来监督。 (刘亮)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