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官腔”与媒体不厚道
2009-02-03

2009年02月03日 08:21:28  来源:新华网

    黄  晋

    地震中,有不少人和事,引来争议、发人深省。比如:所谓“救我,我是张书记”这一被媒体报道,又在网上被称为“史上最牛官腔”的事,就曾遭到热炒,北川县政法委书记张周凯因此被网友誉为最牛书记。可是,近日沈阳消防的一段影像资料却证实,地震时张周凯并没有喊:“救我,我是张书记”。“最牛官腔”实际为莫须有。(2月1日《重庆晚报》)

    官场积弊甚多,“打官腔”既为一例。日常生活中,许多百姓曾遭遇过“官腔”,并对此甚为不满。但当不满通过一个虚假新闻发泄时,就十分不妥了,心中就算有了不平事,也要看清对象、洞悉事实再出声,如果打错靶子,也应该有纠错的勇气。

    其实,网民对“最牛官腔”的讨伐,也不能算错,错就错在不负责任的媒体。新闻报道,本应客观真实,想引导舆论更应该基于真实事件,否则事件为假,则由此生发的所有评论当然就成了无效表达。那种预设观点,甚至是准备起恶语,只等着一个事件出现,也不管这个事件它真不真实,对当事人有无伤害就进行报道的媒体,只会误导公众。这些媒体不管打击到哪个目标,不管打击面是否扩大化,反正有“民怨”可资利用,总会获得喝采,有这样的底气,就可以大放厥词,这中间,不能不说是一种社会的浮躁情绪在作怪。

    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打错靶子的事件之前曾发生不少。比如“很黄很暴力”事件中,拿一个小学女孩子当靶子,多不厚道!又比如“沉尸葬母”事件,本来是那个没良心的儿子“嫌麻烦”而昧心弃尸,却被舆论弄成是“无钱葬母含泪沉尸”,多悲壮啊,于是对这个社会又有了现成的攻击版本,真是可叹。在这种弱者悲情以及貌似正义的道德外衣遮蔽下,很多理性的声音发不出来,而那种迎合怨气的无建设意义的泄愤,那种择其一点不计其余的选择性发声,那种没有事实根据的过度阐释,却畅行无阻,整个事件会被渲染得充满黑暗,而评论也如泼妇骂街一般无序与无趣,加剧了事件公正处理的难度,加剧了群体无理性情绪的蔓延。

    媒体素有第四权力之称,善用手中权力,也是每个媒体人的责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