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媒惊讶的中国式乐观
2009-02-02
 2009年02月02日 09:07:4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核心提示:曾预测中国牛年春节“黯淡”的西方媒体,也惊讶于中国人过年时所表现出的乐观。路透社以“中国人希望牛年牛气冲天”为题做了报道。

   “过年”独有的传统文化氛围,不仅焐热了中国百姓 的心,也给全世界带来暖意。     

    这是一个寒冷的春节,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曾笼罩了大半个中国,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的不利影响仍阴霾不散。

    这是一个温暖的春节,“过年”独有的传统文化氛围,不仅焐热了中国百姓的心,也给全世界带来暖意。

    温暖:“和谐春节”为中国凝聚力量

    今年春节,人们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地震灾区。灾区群众从悲伤中恢复过来了吗?过年快乐吗?过冬暖和吗?他们在新年里有啥新的打算……一连串的问题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

    临近春节,四川极重灾区汶川县龙溪乡龙溪村又重新热闹了起来。那“叽叽喳喳”的说笑声,是村里的孩子们回来了。5·12地震后,汶川的中小学生大多被安排到了全国各地免费异地复课读书。龙溪村50多个孩子分散到了广东、山西和四川宜宾等地,如今,他们带回了社会各界的浓浓关爱。

    13岁的陈敏回家前,宜宾的“爱心妈妈”塞给她一大袋当地的各种特产。过去的一个学期,这位阿姨常邀请陈敏去家里做客。“要学会感恩!”陈敏的父亲陈仕学对女儿说,同时,他备好了龙溪产的核桃、花椒,还让妻子多绣几双有着羌族纹饰的鞋垫,要女儿开学时捎给好心的宜宾阿姨。

    为了让灾区群众过一个温暖的新春,各级政府、社会各界早早行动了起来。四川不仅全面完成了53万多户农村自建过渡安置房的保暖改造任务,还向地震灾区筹集发放了大量衣物,保证受灾群众每人至少有1床棉被、1套棉衣。

    感受到温暖的还有全国各地的困难群体。春节前,福建向近110万困难群众发放最低100元的一次性的生活补助。青海56.5万贫困户、上海80多万困难群众,都拿到了“红包”。接过沉甸甸的关爱,许多孤寡老人和困难家庭流下了热泪。

    温暖,不能仅以物质来衡量。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共同发起了“来自上海的问候”新春短信祝福活动。许多上海市民把自己牛年的第一声祝福传递到灾区:“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我最想说,我爱你!我的兄弟姐妹!隔着万水千山,让我们相扶相搀把爱放飞!”

    有着4000多年悠久传统的春节文化,本身就是对“和谐”的生动诠释。在困难的日子里,它越发体现出一种不可替代的精神力量。

    在深圳一家企业工作的小林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失业了,但她很快调整好心情,回到父母身边:“虽然没了工作,但也很久没这么轻松过了,这次算给自己好好放个假,多陪陪父母,也为下一阶段再找工作补充能量。”

    北京28岁的白领苏晓则跟一帮同学、朋友来到南锣鼓巷,找个清净的酒吧聊天喝酒。他说:“这是一个仪式,回忆学生时候的小故事,每次都会笑得很开心,然后就会聊到过去的一年,地震、奥运、股票、工作、感情什么都聊,这是一种下意识的集体总结回顾。”聊过天很痛快,前一年不顺心的事也感觉淡了,因为这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著名作家冯骥才认为,春节的最大主题是“团圆”——在一年中最值得珍惜的新旧交替的时光里,同根、同血缘的人们相聚在一起,枝叶相拥,根须相抱,温习往日的亲情,聚拢家庭的元气,美满祥和,其乐融融。

    曾预测中国牛年春节“黯淡”的西方媒体,也惊讶于中国人过年时所表现出的乐观。路透社以“中国人希望牛年牛气冲天”为题报道说,中国人周一庆祝了农历新年,希望牛年比灾难频繁的2008年运气更好些。美国《华尔街日报》则注意到,在北京西站候车回家过年的农民工心态乐观。

    节俭:以美德和智慧应对“经济寒冬”

    “我想过坐火车回老家过年,但今年没考虑飞机,我是在下意识地省钱。”今年,胡朋最终选择和朋友开车从北京回老家银川过年,“我们三个朋友拼车一起走,合下来每人花费300多元,和一张火车票差不多,但比坐火车快了八九个小时。”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火车票难买的现实,越来越多的城市白领选择拼车回家。胡朋说,现在的高速路修得非常棒,开起来很轻松,一路看着西部风景很是惬意。

    在“经济寒冬”之下,百姓的智慧是无穷的,大家想出了各种各样的省钱诀窍,“拼”就是其中一招。

    年前,不少商家推出购物优惠促销,买得越多越便宜,“拼购”年货就火了起来。在天津一家公司上班的张欣与朋友“合谋”,如果商场“买满200送100”,他们就先选好300元的商品,然后结账200元,再拿100元的赠券支付剩下的商品。最后几个人按比例分摊200元,等于大家都获得了6.6折的优惠。

    “网”是另外一招。“我现在已经很少逛街买东西了,我会直接上网购物,这样更便宜。”在北京一家杂志社工作的闫小姐说,“网上的东西种类比任何商店都齐全,你可以在同一时间‘货比三家’,而且还能拿到很低的折扣。”

    记者在一家购物网输入“年货”搜索,仅“当前分类”便找到了一万多条结果,春联、年画、窗花、挂历、彩带、新装等年货应有尽有。登录“年货特卖场”,从干红到地瓜干,从四川熏腊肠到湖南酱板鸭,各种商品琳琅满目,一派热火朝天的热闹劲儿。

    淘宝网和艾瑞咨询公司联合发布数据称,超过六成的网民选择网上买年货,淘宝网的年货销售本周达到最高峰,平均每天销售百万件商品,每天年货交易额超过5000万元。

    在出游方面,有一招叫“舍远求近”。家住上海市虹口区的余冰华经营着一家小广告公司,受经济寒流影响,订单比往年少了许多。今年春节,她原准备和老公到香港去“血拼”一番,两人的预算大约是2万元。不过现在她改变计划,回浙江湖州老家度假:“从上海过去车费每人只要40多元,当地住宿也很便宜,老家还有一些朋友会招待我们,顺便再去南浔古镇转转,两个人开销不超过2000元。”

    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乐子。只要开动脑筋,人们总能找到开心。连日来,重庆很多体育场馆、健身场所“爆满”,许多场馆不得不延长了服务时间。市民李涛说:“订一个羽毛球场地,一小时只要25元,比唱卡拉OK便宜多了,还能锻炼身体,更痛快!”

    另辟蹊径的省钱新招还带来了意外收获。在天津南开区“阳光100”小区,业主们想出了“交换年货”的点子。小刘和老婆单位年前都发了肉类熟食作年货,肉太多吃不完怕坏了,水果牛奶却得花钱买。可是在社区QQ群里,他们找到了“换客”,一箱肉食换回来了一箱水果和牛奶。小刘说:“通过交换,大家不仅得到了物美价廉的年货,人和人之间还有个交流,加深了邻里感情。”

    欢乐:“过年情结”成消费市场强劲支撑

    西安的李先生原本打算今年的年夜饭全家在饭店吃,但没想,离除夕还有3天,打电话到各大饭店,就都没有座位了,最后不得不自己在家做。

    今年春节消费不仅没有降温,反而更加火暴,这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从深层看,是中国人独有的“过年情结”成了消费市场的强劲动力——经济再紧张,也要吃年饭、买年货,冷了什么也不能冷了过年,自古以来就是如此。

    上海市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在全市86家高星级宾馆中,今年销售年夜饭的宾馆同比增加了近四成。在近百家三星级以下的宾馆中,年夜饭的销售量占到其供应能力的85%以上,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主要消费群集中在888元至1888元之间。

    在北京,餐饮企业春节营业额持续大幅攀升。28日,大年初三,被商务局监测的35家餐饮企业营业额同比增长20.7%,环比上升32.4%。 各地的商场、超市也是一派“火景”。上海市民采购年货的热情高涨,各大超市、卖场纷纷开展促销活动,一些超市还专门开辟“红红火火过新年”年货一条街。据上海市商业信息中心统计,1月以来,上海大型综合超市的销售额增长25%左右。

    上海第一食品商店南京东路店值班经理朱剑斌说,春节前后,这家店的各种年货、糖果都卖得很火暴。譬如与“牛”字沾边的“牛轧糖”,销售额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

    打折、返券、送礼,北京各路商家的促销手段继续在春节期间轮番上演。消费者的态度虽比以往理智谨慎,但新年的购物热情仍然不减,商场收银台前仍不时排起长龙。北京市商务局统计的数据显示,大年三十,被监测100家商业服务业企业、1904个店铺卖出6.3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4%。菜市口百货商场以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同比增长74.7%的销售额及增幅荣登榜首。

    “口红现象”,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这样分析一些行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之下更加红火的经济学原理:一个女人富有时,喜欢购买昂贵商品,不大在意口红,因为这是最简单、最便宜的化妆品;当她手头拮据时,买不起高档消费品了,买口红的钱还是有的,因此会更加注重涂口红。而一直不富有的女人,她依然喜欢买口红,因为买口红给她增加不了多少经济负担。因此,金融危机不可能冲击口红产业,这就是“口红现象”。

    “口红现象”很有普遍性。经济不景气时,花上万元、几万元外出旅游的人少了,但外出聚餐的人不会少,因为他们花不起大钱,小钱还是花得起的。许多人生意少了,应酬少了,于是看电影、看戏剧的多了,文化消费就火起来了。还有,许多人现在不想买汽车、买房子,但买几件衣服的钱还是有的,于是相关产业就不会萧条。

    信心:蓄势待发展现新的希望

    春节消费市场的红火,不能忽视“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北京商务部门在年前启动的“家电下乡”活动受到京郊农民广泛关注。北京市郊区县13个试销指定店最近4天接待前来咨询的农户近3000人次,售出各种“家电下乡”产品超过百台,销售额达到15万元。

    在“应对挑战、扩大内需”的大背景下,加紧开工的大工程工地上,春节期间也持续着热火朝天的景象。

    “天下黄河贵德清”。青海省贵德县拉西瓦水电站是黄河上建设的最大水电站,大年初一,在大坝水垫堂施工作业面上,技术员韩鹏指挥着一台台大型装载车往作业面上运送混凝土。他说:“这个春节我和大伙都在工地上过,有1000多兄弟陪着,不孤单!”韩鹏浑身洋溢着年轻人特有的干劲,这个水电站将在今年上半年实现首台发电机组发电。

    福建平潭海峡大桥是规划中北京到台北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总长4976米,总投资约11.39亿元。春节期间,来自安徽的董志强和其他数百位建设者顶着强劲的海上风力,在桥面上作业。由于他们的付出,工程已累计完成施工产值超过3亿元,提前完成了计划任务。

    大年初三,春寒料峭,四川成灌铁路的施工工地上机器轰鸣,车辆穿梭。这条客运专线是“5·12”大地震后,铁道部与四川省签订的第一个灾后重建大型基建项目,目前已吸纳3000多名农民工就业。

    这是一个繁忙的春节,从国家到百姓,无数人在争分夺秒地加紧准备,为应对未来的挑战积蓄能量。

    天津图书馆改扩建之后迎来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期间坚持每天开馆,自习阅览室免费对读者开放。正在学习的天津中德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陈雷表示,往年在学校招聘的企业今年都取消了招聘计划,找工作很难。自己正在备战专升本考试和小语种导游考试,希望能找到好的出路。

    年前,青海各乡镇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转岗培训班在寒冬中已陆续开课,包括电焊、烹饪等内容的切合农民工实际的培训班,以提高外出务工人员素质来应对金融危机下的就业困境,返乡农民工的“冬闲”变成了“培训忙”。

    青海民和县响堂村农民李宝元曾在河北廊坊市一家玻璃厂工作,年前返乡后,他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电焊班的培训。春节期间,虽然培训班都停课了,但是他仍然买来大量书本在家自学。他说:“出去打工就要有点真本事,政府免费培训,让我们多学一门技术,回头可以再出去闯闯。”

    从人们忙碌而快乐的身影中,记者读出了一个目前受到全世界关注的关键词:信心。“心若在,梦就在”,2009年中国春节所体现的强大亲和力,折射出的是走出困境、迎来春天的葱郁希望。

    (执笔:李柯勇;参与采写的记者:许雪毅、张淼淼、孟华、海明威、邓卫华、俞丽虹、钱荣)

来源: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