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2月02日10:55
1月9日下午,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名流云集: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珮云,国侨办、国资委、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等部委的领导以及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中钢、中国平安、杜邦中国、日立(中国)、 安利(中国) 、飞利浦(中国)等业界巨头高管悉数聚集于此,参加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中国新闻周刊》联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国际论坛”,共同探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企业社会责任(简称CSR)成长。
正如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所指出的,责任的力量不仅在推动一个企业的成长壮大,更将推动一个民族的发展进步。与会人士一致认为,2008年中国走到了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关口,也迎来全球经济前所未有的挑战。以科学发展的理念获取新的动力,用新的方式保持稳定增长,实现经济主体负责任的成长,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成为当前中国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但在具体讨论中,对于究竟何为企业社会责任,正如第三届论坛,各方依旧自说自话,纷纷从各自所处部门、所在单位的立场和角度阐述自身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
就在各方嘉宾尚对“企业社会责任”意见纷纭时,社会已经给出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和答案。转折始于5·12汶川大地震。
转折点:5·12地震“捐款门”
2008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充满“悲情”的一年。年初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五月的汶川地震、九月的三聚氰胺事件……均给国家和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与灾难,也直接考验着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这其中,“5·12”汶川地震,成为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
灾情发生后,全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帮助灾区人民共渡难关。在高涨的赈灾热情中,民众将评判“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简单化”为捐款的多少。对于捐得多的企业,社会好评一片;一些捐款数额低于民众心理预期的实力企业或捐款行动缓慢的企业则被“揪”出示众,还被网民冠以“铁公鸡”的名号,并排出“国际铁公鸡”排行榜,相关企业的品牌也随之发生“大地震”。
“在中国发大财而又不捐款的国际铁公鸡排行榜: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诺基亚、LV、大金、宝洁、摩托罗拉。如果你有良心,共同抵制,相互转发!”这是广为流传的铁公鸡排行榜中的一个版本。5月19日,许多中国人都收到了这条短信。
在各大论坛、聊天室、MSN及QQ,据称转帖“铁公鸡榜”还有奖,“转发30个以上的网友,你将会被腾讯公司列为爱心,你的名字将会变为红色。”帖主还呼吁,“通报这些公司,不是让大家去消费,而是要铭记心中:这是没有良心的企业!是中国人就不要给他们赚!!”
跟帖中也有为“铁公鸡”辩护的声音,但板砖往往会立马铺天盖地砸下来。
这场前所未有的企业形象和信誉危机,同样降临在一个秉承西方公司治理理念的中国企业家身上。他就是王石。他用二十年创立中国房地产业第一品牌万科,并屡获企业公民奖;他治理公司的模式成为无数企业的楷模;他的言论和行动被公众瞩目,他堪称中国极少数受人尊敬的企业家之一。然而5·12汶川地震后,他和万科的形象如同汶川地震中的房屋一样轰然倒塌。
王石的“灾难”缘于他的“不当言论”。5月15日,王石在自己的博客中写道:“中国是个灾害频发的国家,赈灾慈善活动是个常态,企业的捐赠活动应该可持续,而不应成为负担。万科对集团内部的慈善募捐活动有条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员工的捐款以10元为限。其意就是不要让慈善成为负担。”
不让赈灾成为“企业负担”的说法,令网民无法理解:空前国难之下,此种言论过于冷血。
“如果你觉得救助灾民成为你的负担,请拿回你的200万元。” 一些网民在王石的博客上留言。
王石因此得到两个新名字“王十”、“王十块”。有网友调侃:“做人不能太王石”,甚至有人翻出王石的年薪——400万元,还有人计算王石历次登山的费用均在200万元以上。
“不管你征服过多少座高峰,你的灵魂却始终高不过那一座矮矮的坟头!”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捐款1亿元的凉茶饮料王老吉“一夜成名”,尽人皆知,获得了公众空前追捧。
补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在强大的舆论压力下,企业迅速行动起来。5月17日,“铁公鸡”诺基亚将捐款从300万元追加到1000万元;宝洁5月19日追加1000万元,用于“希望工程赈灾教育基金”;可口可乐从500万元追加到1700万元;肯德基所属的百胜餐饮集团19日也从300万元追加至1580万元,28日又增加了520万元员工捐款。不在榜单上的BP中国,5月20日从140万元追加到1050万元,戴尔5月22日从210万元追加到800万元,等等。
5月21日,王石公开向网民道歉,万科也发布公告,称董事会批准公司在未来3-5年内支出1亿元参与四川地震灾区的临时安置、灾后恢复与重建工作,并以绵竹市遵道镇为重点;该项工作为纯公益性质,不涉及任何商业性开发。
即便如此,网民仍旧不依不饶。在他们看来,“铁公鸡”捐足1000万元才算对得起灾区人民。跨国公司进入中国30年来,尽管已经深深融入中国经济,对中国市场的认识、中国人消费习惯的把握有了丰富的经验,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远远不够。
企业的积极捐赠,推动了抗震救灾的顺利进行。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在论坛上表示,2008年抗震救灾中,企业社会责任结出了感人的果实。截至2008年11月底,中国红十字会共接收国内外、境内外抗震救灾捐赠款物190.52亿元(包括港澳台同胞、国际红十字运动成员、国际组织和国际爱心人士),接收的捐赠款物占汶川地震社会捐款总额的1/4强。——这些捐款,虽然不能全部归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功劳,但谁也无法否定企业的巨大贡献。
CSR起航:从2008开始
捐款,其实是道德义务,不是法律义务,以自愿为原则,不能因为别人有钱,就硬让其多出,这个道理老百姓并非不懂。“国际铁公鸡排行榜”的出炉、王石“十元论”之遭挞伐,更多的是表达了公众对“企业公民”责任的一种强烈期待,希望那些知名企业在追逐利润之外,多考虑怎样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没有人可以强迫你多捐,但是你自己应当有主动承担责任的意识。”一位网友的话证实了这一点。
事实上,跨国企业考虑全球股东的利益而不愿意捐款,是符合西方商业伦理观念的。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说过,企业的主要社会责任,就是为股东负责,遵守法律,赚取利润。
但在大灾难面前,普通中国人难以理解或认同这些价值观。汶川地震这场震恸中国的巨大灾难发生后,儒家文化中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得以彰显。一位网友在自己撰写的《史记·王石列传》中写道:“商贾之道,固有无利不起,亦有道义存焉……道义不存而富,是为为富不仁也。”
中国现代化百年进程行至今日,大部分民众还无法理解恪守西方商业伦理的跨国和本土精英们的行为。这不是狭隘民族主义作怪,而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毁家纾难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念的复归。无论从何种立场、哪个角度定义,恪守诚信、确保质量、善待员工、为股东创造价值都是企业的基本要求、基本责任,还达不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高度,作为国家、社会的一分子,企业除了达到这些“基本要求”,还应在国家危难面前责无旁贷,企业越大所承担的责任越多。
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本土企业纷纷以巨额捐助践行“兼济天下”的传统观念;相比之下,恪守西方商业伦理的跨国企业一时难以理解这种行为,更忽略了这股力量的强大。
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执行秘书长金子璐、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研究员张浩而看来,严格地讲,汶川地震引发的企业捐赠热潮并不是典型的企业社会责任行为,而是一种突发灾害事件造成的社会良知和公民意识的觉醒和爆发,这种觉醒是朴素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动力。这种觉醒和爆发,如果能使企业对社会问题进行持续关注和思考,能够持续认识到社会问题的存在,持续地花精力解决社会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的真正雏形就能够形成。
从这个角度看,汶川地震广泛地唤醒了一种朴素的意识,推动着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走向真正的觉醒。(中国红十字会报记者 张立光 刘玉海)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