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味“浓淡”总相宜
2009-01-25


春节:年味“浓淡”总相宜 

2009年01月25日 08:38:11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天津1月25日电(记者周润健)春节,是中国人心中最盛大的节日。年味,便成了中国人最在意的一种味道。鞭炮限放了,有家不回了,短信代替作揖了……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春节,不经意中改变着模样。民俗专家表示,不论以何种方式过年,年味“浓淡”总相宜。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就要粉墨登
场了。守着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过除夕,已经成为中国老百姓的一种过年仪式。

    天津市民黄伟是春晚的忠实拥趸。他告诉记者:“春晚,年年看年年骂,但骂完还想看。这或许就是春晚最大的魅力所在吧。”

    “恨你、骂你,但又离不开你”,用这句话形容春晚再合适不过,春晚作为除夕夜一道“年味浓郁”的精神大餐,已成为中国人过年必不可少的娱乐节目。但由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牢牢“把持”20多年的大年夜黄金时段,今年除夕,或许将出现一个来自民间的分羹者。

    去年,一个叫施孟奇的人举起的“山寨春晚”大旗得到众多网友力挺,而其还申请了一个叫CCSTV的网站和央视春晚一争高下。一时间,山寨春晚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媒体关于山寨春晚连篇累牍的报道更是钓足了人们的胃口。

    春运,是最浓的年意,回家,是最大的年味。正如一位网友在天涯社区感慨地发帖说,“家在哪里,年味就在哪里,有家,就会盼望过年。”

    正如这位网友所感一样,回家看看,是中国人最大的过年情结。眼下,在各个地方的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都能看到成千上万的人拥挤着,即使“一票难求”,即使“披星戴月”,即使“一路上要站上十几个小时”,也挡不住他们匆忙的脚步和热切的心情,都要在大年三十前赶回家,在年根的时刻和全家人团圆在一起。

    更多的年轻人选择了春节出门,甚至出国旅游。这或许与传统的春节团圆文化有点相悖,但休闲已经不可逆转地成为春节的新符号。今年春节,天津市民武先生一家不再坐在家里守岁过年,而是一家老小远赴海南“潇洒走一回”。

    武先生告诉记者:“外出旅游,少了过年的各种繁文缛节和交际应酬,是一种很好的休息和放松。”

    民俗专家指出,当“过年”越来越成为都市人休闲的一种方式,当“过年”从传统的“大家庭”式逐渐变成小家庭或个人的“个性化”式后,在一定程度上,“过年”也“与时俱进”了。

    “网上春节”同样热闹。很多门户网站都开设了春节专题,浏览率和点击率都非常高。在各类网上虚拟社区里,人们可以看到关于春节的典故以及具有各种创意的电子春联和年画,还能“尝”到“电子饺子”,拿到“电子压岁钱”等。

    天津市民俗专家赵之珩指出,过年本身即有万象更新之意,岁月更迭、社会变迁,年的内涵自然也要与时俱进,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过年无疑也会有新的内容。不管以何种方式过年,我们不难发现,和谐、欢乐、喜庆的年味底色依然浓烈。

    “爆竹声中一岁除,年味浓淡总相宜”。其实,欢乐、祥和、团圆、喜庆,这才是中国人心中永恒不变的年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