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1月24日 00:00:18 来源:新华网
杨振威
和以往任何一次“任职门”一样,“江苏泰州拟任25岁女孩为团市委副书记”的新闻,在岁末年终之际,再次引发网络争议。(1月23日新华网)
大家之所以争议,我看症因不在于干部“太年轻”,也不在于25岁的女孩不宜官居“副处”,而是这些年轻“高干”,确实有异于常人进步的速度。在一个地级市里,一个本科生一回来就是正科级干部,不到三年就升到副处,神七式的擢升,本身就让人觉得不正常,难怪网民会觉得不可思议。
共青团是中国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青年群体组织,团干部理应是先进青年中的佼佼者,本来年轻人担任领导干部也很正常。然而,近年来关于团干部选拔任用中的一些现象往往成为舆论热点,究其原因,无非是公众觉得,这里面有“关系”、“门子”的因素。
选拔人才可以“举贤不避亲”、任人唯贤。但我们现实中太多的事例,早已让“举贤不避亲”演变为“内举不避亲”。一旦有“不合常规”的干部任用,人们第一反映便是当事人肯定有背景、后台,是腐败擢升。
我很大程度上相信这些当选的年轻干部确实比普通人家的同龄人优秀。他们“迅速”成长为领导干部也应该是合乎规律、顺理成章的事,不应该引发太大的争议。但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许多人仕途的各个“节点”上,因为“关系”得益,比别人占得了先机。一旦这种“潜规则”蔓延,便容易导致年轻干部容易遭到非议的现象。实际上,不管是“双推双考”也好,还是其它方式也罢,团干部应该更注重群众评议,注重公开透明选拔。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我们依然摆脱不了“28岁副厅”和“25岁副处”所带来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