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低能论”切中官场要害
2009-01-22

2009年01月22日 00:00:38  来源:新华网

    马涤明

    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十届省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说,现在我们有些干部学历越来越高,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面对复杂局面,要么束手无策,要么工作方法简单生硬,这与我们狠抓各项工作落实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1月21日《广州日报》)

    高分低能,本来是指学校教育中重考分轻能力的一种不正常现象,想不到随着干部选拔考核中对学历文凭的日益看重,官员队伍中也开始出现文凭愈高能力愈弱的怪象。

    官员队伍中的“高分低能儿”究竟从何而来?在我看来,主要还是源于现行行政体制与考核机制的不够完善。行政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事实。而相对滞后的行政体制改革中,干部制度问题始终是一个难点,比如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优胜劣汰等,基本上还处于探索或试验阶段。纵观各行各业,遍受改革洗礼之后竞争性明显增强,但公务员及其他财政供养人员的生存环境仍然最为安逸。懈怠源于安逸;铁饭碗体制下的某些官员的不思进取,就是最好的写照。

    有人称现在的公务员心理压力其实很大,此话不假。不过在我看来,这种“压力”非源于工作或生活,而更多来自于仕途的竞争。如汪洋所说的“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不是扑下身子干实事,而是眼睛向上谋‘位置’。‘两年不提拔、心里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就想去活动’”。而干部考核任用中的不正之风,比如买官卖官、片面政绩评价、官场关系学等,又是某些官员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根源所在。形象工程、弄虚作假,不亲民而亲上级,为人民服务不积极,为上级服务却绞尽脑汁等,皆由这种指导思想衍生而来。所以,才有了一些干部的“高高在上、脱离群众。交通、通信方便了,联系群众的途径多了,但深入基层、接触群众反倒少了”。

    干部任用上强调学历,理论上没有错,然而机械、教条地看待干部学历问题,却导致了另一个极端——某些干部为了学历而求学历,学历不是学来的,甚至不是考来的。有位科技局长在考场上公开说“我掏钱买文凭”,无意中就揭下了干部文凭虚假的遮羞布。据说,中国目前是世界上颁发博士学位最多的国家,这与中国目前的教育发达程度显然不相称。为何出现这种情形,一个重要原因是就官员“攻博”越来越多,且多数官员的“博士梦”圆于“权学交易”。如此背景下,“学历越来越高,能力越来越弱”也就不足为奇了。

    汪洋书记批评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切中吏治弊端的要穴;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好好反思现行的行政和考核机制,反思那种狭隘的仅仅视升官、掌权为成功的错误导向,以科学发展观推进体制改革,从根本上有效遏制官员队伍中“高分低能”等不正常现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