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1月16日 08:56:01 来源:红 网
在外辛苦了一年,好不容易领到了大把钞票,欣喜之余,怎样才能把这笔血汗钱带回家,却难倒了不少农民工。为了安全,他们不得想出些光怪陆离的办法来。
广州一位打工老伯为能带着一年辛苦赚到的钱平安回家,特地宰了条狗把钱放在狗肚子里,然后拎着装狗的水桶回家,结果差点把水桶丢失,闹了一场虚惊。(1月14日《广州日报》)
这是个令人叹息的故事。而携带现金回家的农民工不止这位老伯一人,应当说,这是农民工们的普遍做法。
按理,农民工们只需在打工地将现金存入银行卡内,就可以在家乡就近的银行网点柜台提取现金,既快速又安全取款。何况,还有专门针对这个群体的“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令人费解的是,为何他们还要“冒险”携带现金返乡?
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农民工们不了解金融系统这方面的业务;二是农民工的家乡大多偏僻,银行网点匮乏,在不少经济落后地区,还不能正常开展汇款业务,取款极不便;三是汇款需要交纳手续费,处于节约考虑,宁愿随身携带现金。
但是,这样回家的负担实在太重。电影《天下无贼》为我们再现了这样一幕:“傻根”腰缠几万现金回家,一路胆战心惊。现实中的农民工们何尝不像“傻根”呢?
事实上,这一银幕上的故事经常在现实生活中上演,在网上搜索,就可见一斑。一些农民工因携带大量现金,担心被偷,一路上精神高度紧张,导致精神出现异常,有的狂笑不止,有的把司乘人员和乘客当成劫匪拔刀相向,造成死伤惨剧等,引人深思。
在类似悲剧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农村银行”短板,农村金融服务的缺位。这直接影响农民工携带现金返乡,要他们不做“傻根”都难。
春节时,农民工回家的负担太重。辛苦到头,领不到工资发愁,而拿到钱了,又愁如何才能安全带回家。愁呀愁,愁就白了头,农民工们何时不再当“傻根”?我想,惟有补齐“农村银行”这快短板时,他们才可以摘掉“傻根”这顶帽子。(李万友)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