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暂住证 有比没有强
2009-01-14

2009年01月14日 00:00:46  来源:新华网 

    王甘武

    一张薄薄的北京暂住证,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你是一个外地人”。其中的困扰、郁闷、无奈、辛酸,既让外地人倍感首都户口的无比珍贵,也让严格的户籍管理成为很多人指责的对象。近日北京市公安局局长马振川在两会咨询会上表示,暂住证制度将在北京继续实行,不会取消。

    作为中国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的一种形式,暂住证、居住证之类专门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证件,已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京沪穗等大城市得到推广普及。外地人在当地的正常工作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暂(居)住证。当初这样做,只是通过暂住证制度可以对外来人口情况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便于管理。随着政府服务职能的加强和对外来务工人员认识的转变,暂(居)住证从单纯的强制管理,逐步地向兼具管理和服务的方向悄然“变身”。

    比如,据北京市公安局有关部门介绍,外地来京人员如果不想办理暂住证,也不会强迫办理,但暂住证制度主要承载服务功能,比如在医疗、上学、贷款等方面可能会用到暂住证,如果没有暂住证就无法享受这些服务。而上海有关方面正在酝酿居住证符合条件可转户籍的改革,目标之一是增加居住证的具体功能,适当放宽持有居住证人群的权利,在子女教育、社会保障、办理证件等方面给予其优惠措施,提高居住证的含金量,缩小与户籍的利益差距。

    北京上海释放出的信号,预示着大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走向。这无疑会促进人才的流动,激发城市更多活力,也给众多城市迁徙者在当地安家落户增添了一分美好期待。长久以来,中国城乡二元结构让城市特别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和广大农村的差距越来越大。严格的城市户籍管理从制度上维护着这种二元结构,而附着在大城市户口上的各种福利和优势,又强化着国民待遇事实上的不平等。

    户籍管理及其相关福利待遇的不平等,归根到底还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根治它,也只有靠发展经济,特别是让那些欠发达地区尽快发展起来。中国改革开放和城市化进程的目标之一,就是要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消除二元社会结构。但人口众多和城市化水平低的现实,注定了实现上述目标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城市本已不堪重负的基础设施和较大的人口压力,决定着理性的政策选择和现实的改革路径。渐进、积极、稳妥的改变,虽不能一步到位,但却能在平稳中实现突破,在量变中期待质变。

    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社保待遇,统一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和义务教育标准、统一的城乡就业政策市场,统一的城乡医疗救助……随着各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些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的努力正在进行之中,最终统一城乡户籍管理的条件正在点滴进步中积累成熟。

    历史地看,暂(居)住证的出现是一种进步,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开始承认并明确保护城市移民的权利;发展地看,暂(居)住证毕竟是一种“过渡产品”,终有寿终正寝、退出舞台的一天。艰难的户籍改革坚冰不可能在朝夕之间融化,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户籍最终应该只是一个迁徙证明的时代不是现在,但终会到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