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的低俗之风就该严惩
2009-01-12

2009年01月11日 09:23:08  来源:红 网

    1月9日,湖南省在部署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行动时,省委网宣办负责人说:对那些屡教不改、群众反映强烈的存在低俗之风的网站,我们要不姑息、不迁就、不手软,发现一批,曝光一批、处罚一批、关闭一批(见1月10日红网)。
    
    这是湖南继国家七部委重拳出击整治网络低俗之风后发出的最强音。湖南是全国互联网较发达的12个地区之一,目前在湘备案的网站已达5万多家,新闻网站近50家,拥有红网、湖南华声在线等5家一级新闻资质的新闻网站,网络建设和网络文化发展迅速,取得了较好的业绩,网络管理特别是抵制低俗之风任务和全国一样十分繁重的。
    
    淫秽、凶杀、暴力等低俗内容一旦充盈显示屏,流传起来,速度之快、流传之广、害人之深,网民皆知。但是为何屡禁不止?特别是近些年来,有关部门年年整治,年复一年,不可谓所下功夫不大。可就是整治过后“涛声依旧”,甚至有愈整愈烈之趋势。这是为何呢?有媒体总结认为原因有三:一是我们的整治行动多是运动式,等到风头一过,依旧低俗(没有管用的长效机制):二是一些商业网站具有牟利的本能,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利欲熏心,以致于将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置若罔闻(黑心网站越来越多);三是一些网友缺乏法律意识,把制造或传播低俗信息不当回事(网民素质不高)。
    
    这个“总结”固然有几分道理,但笔者也不敢全然苟同。笔者认为屡禁不止最主要的原因是低俗内容流传有市场。据《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目前2.06亿中国人主要依靠网络获取新闻信息,占到网民总数的68.6%。调查显示,近3亿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群体,这一群体占到网民总数的68.6%。这两个“68.6%”既是个重要的商业市场,又是个重要的人气市场。说“年轻群体”素质不高?只怕有点勉强。他们当中不缺乏高文化、高素质,会网络、用网络的人才。说他们的法律意识不强?只怕也很难让人信服,说句不该说的话,网民中的法律专家只怕也还不少。说句实在话,30岁及以下的人,不管是中国网民还是外国网民,有几个能抵制住好奇心、猎奇心?又有几人能抵制住极具煽动力、诱惑力的挑逗?即便是30岁以上的人,又有几人能做到心静如水,不沾起一点涟漪?不产生一点想法?如果真能做到这样,那么只怕他(她)也很难成为网民了。
    
    由此可见,要想禁止点击者和传播者恐怕是难以做到!那么,我们真没有杜绝低俗内容的办法了?我想“只要决心不下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下大力气管住了“污染源”,不让低俗内容的“污染源”进入互联网体系。它又怎样去形成“低俗之风”呢?特别是对那些制造“污染源头”不法分子不能留情、不能手软。一旦发现,罚他(她)个倾家荡产,罚他(她)个牢底坐穿。他(她)还敢制造“污染源”吗?还敢毒害我们的表青少年吗?还能制造那么多的网迷悲剧吗?
    
    我们期待着这次真能刹住“低俗之风”,真能做到不姑息、不迁就,发现一个,曝光一个,严惩一个;绝不手软,绝不留情。这样,必将迎来一个更加阳光明媚的网络春天。 (湘中飞舟)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