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帮“黑社会”敲诈
2009-01-12
2009年01月12日 08:29:21  来源:新华网

漫画:谁来保护我的信息? 作者:张兮兮  来源:新华网

    张兮兮

    家住承德的无业人员刘某,花100元钱在北京一家信息公司买来1000条个人信息后,以黑社会老大的名义打电话敲诈200余起,其中成功敲诈52起,每次收款近千元至上万元不等,共敛财达8万余元。记者10日从北京铁路警方获悉,刘某已被刑事拘留。(《京华时报》1月11日报道)

    简简单单打了200余个电话冒充“黑老大”,居然成功敲诈52起,敛财8万余元。我们无法批语那52位乖乖“就范”的上当者,因为我们无法要求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勇敢刚强不怕事。我们应该惩罚那些诈骗罪犯,同时也不应该忘记,那个以100元卖出1000条个人信息的公司。

    就在前几天,我一个同事也接到了这样的“黑社会”敲诈电话,“黑社会”连她的车牌号都一清二楚。她报警之后,“黑社会”最终销声匿迹。在百度中以“冒充黑社会、电话、敲诈”字样检索,居然找到相关网页约65,300篇,其中五花八门,有骗子得到一本企业家电话号码簿而展开电话诈骗的,有骗子在废纸堆里拾到一些填表信息而诈骗的,当然也有骗子购买信息而实施敲诈……在这些案件中,有一条共同的主线——那就是公众的个人隐私信息被泄漏利用了。

    社会各界关于信息保护立法的呼吁已经发出了好几年,去年9月曾有媒体透露,《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已在酝酿之中,但至今却仍未见有任何结果。没有法律的保护,在个人信息被当成商品买来卖去的情况下,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是“黑社会”下一个电话勒索目标。

    因此,借助这起简单而有些荒诞的“黑老大”电话敲诈案件,我们再次呼吁信息保护立法能加快,赶紧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以法律斩断买卖个人信息的链条,终结一些商家和不法分子利用个人信息骚扰、侵害公民权益的现状。

    个人信息安全期待法律保护,这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公民社会公民权益的基础保障之一。不能再等下去了!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